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集市贸易(2)


    一、边区政府建立后集市的发展概况 
    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的活动形式。山西各地都有传统的固定赶集日期,到期人们会不约而同从各地赶来,称“赶集”。赶集地点一般在县城或较大的乡镇。赶集时间有的地方农历逢三、六、九有集,有的逢一、四、七有集,有的逢二、五、八有集。平常集市上各店铺均开门营业,但购买者不多。每逢集日,人数较多。集市有定期、不定期和庙会等多种形式。因此,集市贸易通常具有周期性、流动性和集聚性特征。 
        抗战初期,边区许多集市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新政权成立后不久,各地贸易组织逐步建立起来。二、三、四、五、六、八分区都建立了贸易分局,碛口也特设贸易局一处。兴县等地都设立起贸易支局。各分支局都增拨了相当数量的资本,也有主要的干部。⑤如1943年8月,临县商业贸易已基本恢复,有各类商家383家,其中土布业占55家,仇货在市面已绝迹。⑥1941年始,边区集市逐渐活跃。数量开始增加。各地贸易主要通过集市进行。1941年12月边区9县共有集市33处(见表1)。 
         
    
     
    由表1不难看出,兴县集市最多,有8处;临县次之,有6处;临南有5处。9县县均集市3.7处。除县城集外,县均村镇集市3.1处。据统计,同治年间河曲集市数为3个,光绪年间保德集市数为2个,民国时期临县集市数为11个,光绪年间兴县除县城集外的集市数为3个。晋西北(包括兴县、河曲、保德、岚县、岢岚)5县除县城外县均村镇集市为2个。⑦显然,抗战初期处于萧条状态的集市,随着新政权的成立逐渐复苏,在边区政府建立一年后已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清末到民国前期水平。⑧边区集市规模较大的是临县,每集可上3000人,营业额有农币10万元,盈利16000元。河曲城关、巡镇、保德东关、兴县城关、碛口、静乐娄烦为商业比较繁盛的7个市镇。据资料显示,1941年这7个市镇上的商店共1051家,经营范围有布匹行、洋货行、什货行、粮店行、药铺、过载行、店行、纸行、山货行、饭铺、酒馆、馍饼、豆腐、面铺、澡堂、理发、摊贩等。⑨其中,经营什货业的最多,有183家。商业资本也以什货业最多。参与集市贸易的商人性质较为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公商和私商两类。其中,公商的经济实力很弱,只占边区商业总数的约7%,私商则占93%。⑩私商主要为小摊贩。经营方式占门面的较少,摆摊子的较多。有的占街为市、占路为场,一般无市场设施。游击区集市分布极少,大多没有商店,肩挑小贩是主要形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