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容性发展(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38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 陆鹏 廖丽梅 参加讨论
第三,包容性改革的基本内容。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包容性协同发展的构建,需要通过不断推进包容性改革来加以实现。其中,包容性改革应该建立在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一系列文明成果,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包容性改革。一方面,要把握包容性发展的政治取向。民族政治文明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题中之意。我们推进各民族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使推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主要保障。因此,包容性改革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的一元化指导思想,才能在推进包容性改革的过程中不走偏、不走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对“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发展都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性和旺盛生命力,是包容性改革的“定海神针”。另一方面,要优化包容性改革的战略设计。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推进包容性改革的重要基础。包容性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实现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乡村、不同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使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群众同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要不断深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大民族地区人力、财力、智力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包容性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科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努力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各民族的经济社会包容性之后,才能谈得上各民族之间在民族文化发展繁荣方面交流交往交融,才能实现文化社会层面的包容性发展。完善包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制度设计,推进包容性改革、实现制度性正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 第四,包容性制度的完善创新。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民族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因此,包容性改革就有赖于建立和完善包容性的制度来保障改革成果的达成。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当前一些排他性的制度安排逐步转换成包容性制度设计,以更好地发挥制度的优越性。比如,在完善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加分政策的同时,可以将简单的民族成分“排他性”的政策安排逐步过渡到以生长环境相似、师资水平相当、录取难易程度相近的考生作为政策对象予以扶持,实现民族政策与城乡政策、区域政策的有效嵌入、有效融合,实现“包容性”的制度变迁。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理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尤其是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适时出台《民族自治区自治条例》和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细则》,主动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调动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注重加强民族自治地方包容性制度建构的发言权。民族自治地方对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切身利益和国家整体安全稳定的国家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有专属建议权,建立相应的政治参与机制和治理体系设计,将少数民族的各项权益包容到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上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包容性改革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结合现有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包容互鉴的良好基础,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包容性发展使职当为、正当其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