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社会组织发展


     
    作者简介:张志泽,高永久,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071 张志泽(1980- ),男,山东临清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社会风险与社会稳定; 高永久(1964- ),男,新疆奎屯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策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
    内容提要:传统民族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功能的科学化、规范化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传统民族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现代化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最本质的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民族社区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有力推手。通过研究发现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强政府弱社会风格,部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意愿有待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对传统社会组织治理参与功能的现实需求;外生性制度阻滞与内生性动力不足并存导致传统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整合能力较弱;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党的领导、政府施政与社会组织自律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With the constant perfection of Chinese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social structural imbalance made by rapid urbanization,macro-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hould be contain government governance,market governance and social governance.The enhancement and innovation in tradi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build modern nation governm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Traditional-Ethnic Community.Through the study,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the self-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further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关 键 词: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社会组织/Traditional-Ethnic-Community/Social-organization/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标题注释: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6303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我国民族问题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4ZDA07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北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JJD850011)的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不同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固融洽的关系结构,传统民族社区作为集中反映和体现这种结构关系的典型场域环境,其发育、发展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结构的现实走向,传统民族社区治理与发展历来是我国各届政府普遍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政治议题,如何更好地规范引导好传统民族社区社会组织现代治理功能的发挥,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处理好传统民族社区治理中传统组织资源的整合和教化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民族关系团结和国家民族整合实效。同时,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跨界交往增多、市场化诱致的利益分化,都对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民族整合与社会稳定形成了新的挑战,传统民族社区治理成为各种压力和挑战的现实载体。尤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后,对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组织发展的现代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民族社区中的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独特性,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已经经过政府官方认定认可的有完整社会组织结构形态的正式社会组织和未经政府官方认定但客观存在于传统民族社会并发挥管理协调功能的内生型传统社会民间组织,比较常见的诸如“寺坊”、“寨老”、“比瓜把”等。以回族穆斯林社区的“寺坊制”为例,“寺坊制”是回族穆斯林以地缘为基础,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也称“教坊”或简称“坊”,是中国回族穆斯林以清真寺为中心,在城市聚合附近街巷、在乡村聚合周围村落而自然结成的地缘性传统宗教组织,相对于中国社会汉族主体而言,回族穆斯林的寺坊是一群彼此间具有共同伊斯兰教信仰的个体成员,以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共同的文化心理与所承担的共同宗教义务而聚集在一起,共同居住、生活和生产的特定区域,发展至今己演变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典型的民族社区,是存在于中国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单元。[1]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应当积极引导和整合这类主要以宗族宗法制度和共同的价值信仰、文化传承为核心构成的民族社区传统社会组织。这类存在于传统民族社区的社会组织在民族繁衍、发展、交往和民族公共事务治理中曾经发挥过积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在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曾经发挥了促进民族和国家关系优化和整合作用,这类组织的原生态、内生型特质决定了其天然具有的对独特民族性层面的凝聚、整合和组织特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只要引导、利用得当这些传统民族社区现实社会生活中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传统社会组织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细胞单元无疑在以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为主要内容的认同聚合过程中发挥着纽带和桥梁作用。社会转型期的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所处的转型期是一个动态的社会流变过程,这种转型不仅仅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更包含着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资源、利益和发展机会的统筹和协调,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相比较与西方国家的转轨来讲有可能对现有的国家顶层设计和政治制度架构等上层建筑带来更大的冲击,更多的挑战,危及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统一。
    加之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传统民族社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民族社区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流动异变元素的更替、融合,决定了处在转型期的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命题对上层建筑的回应性与适恰性要求更高,传统民族社区治理更要融合民族地区主体民族理念、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由此产生种种现实问题和矛盾危及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凡此种种都决定了社会转型这一独特场域使传统民族社区的治理现代化问题更加复杂多变,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对多民族国家层面的整体民族整合、维系、发展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传统民族社区治理现代化走向我们更应该转换思维方式,创新治理策略和治理工具,通过研究探求如何通过培育和矫正传统民族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和加强社会建设来维护和巩固传统民族社区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使之造福于传统民族社区的各个民族,共筑整个社会的团结、统一、稳定和繁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