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与互动: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提出与清晰化(1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0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陈建樾 参加讨论
“中国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团结:民族间的、阶级间的、党派间的、国际间的。只有民主与团结,才能使抗战增强力量,才能使中国走上轨道。”[73](P.956)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民族团结的主张,以解决蒙古问题入手,探索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道路和制度,“我对蒙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帮助蒙人反对大汉族主义,团结蒙人内部力量实行自治”[74](P.998);“目前伊盟工作的方针则应是:广泛开展上层与下层的统一战线,团结蒙人,巩固和平,统一内部,推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运动,反对国民党民族压迫政策”[75](P.1006);“消除汉人对蒙人的欺压,使蒙人得到实际利益,促进汉蒙团结”[76](P.1022);“应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结成广泛的强大的民族统一战线……应该唤醒蒙汉人民以此为基础的实行蒙汉人民之亲密大团结。”[77](P.1064)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走向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是民族团结政策的制度体现,“内蒙古自治政府将团结内蒙古区域内的蒙、汉、回等民族,并联合一切赞助内蒙古自治的民主党派及中国境内各民族,为彻底粉碎美蒋反动派的进攻,争取内蒙各民族和中国各民族的解放而共同奋斗。”[78](P.1118)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朱德则将内蒙古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视为“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79](P.1127)而在西南地区,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和地方党组织也提出了民族团结的口号和主张:“云南各民族起来实行民族自治”[80](P.1331)、“云南各民族团结起来,拥护共产党,打倒蒋介石。”[81](P.1333)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由抗战到建国的历史进程来看,恰恰是因为廓清了与国民党在国家观、民族观上的区隔,中国共产党所揭橥的民族团结思想才迅速成为团结全国各民族的重要思想资源,并进而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集体行动。西方的汉学家就此认为:“实行这些政策后,共产党成功地使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归附于中央控制之下”,“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比以前任何一个主权都赢得了更坚实的立足点。”[82](P.111-113)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思考,有一个从认识到了解、从原理到实践、从地方到中央、从口号到政策的发展过程。而从语汇含糊到用词精准、从认识模糊到理念清晰、从照搬苏联经验到思考中国问题、从照本宣科到找寻中国特色、从地方经验到中央决定,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的这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发展脉络,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民族国情相结合的发展历程。这种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国情、建构国家和治理国家方面不断的思考与不懈的探索。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那样,“理论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83](P.403)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思想的演进,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问题上“运用历史智慧”和“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经验总结,也是从失败到成功、从原理到政策、从实践到理论的思想激荡与上下互动过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主动发扬党内民主、不断增强创造活力的信心、能力与自信的体现与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