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黎澍之路(8)

1944年秋冬之交,黎澍为了团结潘文华之子潘清洲部队积极参加抗日,曾去川陕交界的阗中地区潘部驻地,做青年军官的统战工作。事后,黎对唐振常说,躺在鸦片床上谈话,感到难过得很,不久就回来了。(解放前夕,这支部队起义了)1945年夏,蒋介石把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潘文华叫到重庆,逼他对《华报》表态,潘说他与晚报毫无关系。潘回成都后,下令将《华西日报》搬出“五世同堂”那座破庙,改派军统刘自新作社长。于是《华晚》被迫改组,准备打出民盟的牌子。但这件事必须通过名义上的社长罗忠信(原系潘文华部的参谋长)点头。于是就由记者黄是云陪同黎澍去找罗谈话。黎从国内形势谈到《华晚》当前的处境,说明《华晚》一方面需要和地方力量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又需要找个合法的党派作为保护伞,邀请民盟张澜先生出任《华晚》董事长,这两件事希望罗社长同意。罗深思了一下,说:“我们进去谈谈。”可能有些话不宜让第三者听见。两人谈完出来,两个问题都解决了。罗过去很反动,当过地方势力的宪兵头目,迫害过共产党人。自从这次同黎谈话后,明显倾向进步,不久参加了民盟。真是师公说法顽石点头。但是《华晚》之所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主要是因为下列三件事。
    一是成都女中反对军训的报道和评论。1944年10月1日,成都市立女中学生反对军训,坚持罢课10天。校长求助于市长余中英,余遂派警察局长方超率领数百警官前往镇压。学生逃跑回散,警察追到宿舍,把有病的女生从床上拖起来,以致双方发生斗打。附近男中学生闻讯,立即赶来支援女生,展开了一场混战,结果女生被打伤30余人,被捕40余人。警察的暴行激起了全市大、中学学生的义愤,遂于10月11日爆发了万余学生的游行示威,并派代表向省主席张群提出四项要求:一为严惩凶手余中英、方超;二为负责医治受伤同学;三为解放被捕同学,保障学生人身自由;四为立即停止党化教育。张群派秘书长接见学生代表,表示除了党化教育外,其余三项全部接受。与此同时,国民党特务机关派人冒充学生,张贴“推翻国民政府”等标语,为进一步镇压学潮制造籍口。《华报》从10月1日至11日,每天都有几篇关于学潮的报道,黎澍每天都为此事发表短评,11日还刊载了他写的社论,题为《立即停止党化教育》,以与学生游行口号相呼应。当天下午,余中英市长打电话警告《华晚》总经理田一平,说什么“老头子(蒋介石)已经两次来电话,查问《华西晚报》鼓动学生闹事的背景。”田说:“学生游行不游行,我管不着,如果《华报》报道失实,我负责任。你市政府无权干涉我们报纸的正常工作。”当时成都的四川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华西大学、金陵大学等校学生,都把《华晚》张贴在校门口,用红笔圈点标题和内容,以引起过路人的注意。“群众情绪之热烈,为一二·九运动以来所仅见。”(据《早岁》76页)。地下党员田一平,系川康绥靖公署,参议,绥署副主任潘文华的秘书,他凭借潘的势力,敢于同市长硬顶,报社同仁认为田一平是位善于同魔鬼打交道的人,常在斗争中走钢丝绳。
    二是《华晚》被捣毁事件。1945年4月,翁耘圃在李次平主编的《华灯》上,不指名的揭露“川大”夜校“用钱买大学资历”的隐私,国民党遂指使三青团大搞打砸抢抄。这月18日晚,自称“川大学生”50余人,冲进《华晚》营业部,不作任何声明,肆意捣毁报社什物、帐簿、文件、电表、电话机、殴伤职员吴德修,抢去现金10余万元。接着又蜂拥到编辑部把编辑陈伯雯拖走。其时,军警宪联合行动组魏建中团长率部赶到,责以深夜侵扰报馆,捣乱治安,拘捕未及退走的“学生”28人。次日,上午10时许,复有自称“川大夜校学生”及“升学预备班学生”共约300人,先到营业部闹了一阵,然后闯到编辑部殴打编辑陈子涛。与此同时,部分“学生”闹到《华西日报》,捣毁全部字架,打伤工人熊少清,以致《华晚》、《华日》停刊两天。此事立即引起成都各界的公愤。全市报业公会公开紧急会议、全市新闻记者公会召开理监事会,一致声援《华报》,谴责“川大学生”暴行。燕京大学19个团体、“川大”壁报联合会等15个团体,联名慰问《华晚》。文协成都分会,各县旅省同乡会,以及教育界银行界都派代表前往慰问。还有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等72人陆续致函致电《华晚》,表示要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经过暴徒这一闹,各界人士更加重视《华晚》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