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连山]端午节:“五彩”缤纷的仲夏之梦——从辟邪除瘟到纪念屈原的历史演变轨迹(8)


    (二)端午节的酒
    端午节饮用的酒有菖蒲酒、雄黄酒、菖蒲雄黄酒和朱砂醑等。据说它们的功能是辟除瘟疫之气,或驱逐毒虫。
    菖蒲是端午节一大主角。它不仅用来做蒲剑、蒲人、蒲鞋等装饰品,还用它的根或叶子来泡酒,即菖蒲酒,简称蒲酒。东汉时代就有菖蒲酒,但不知道是不是端午节专用。南北朝时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云:“端午节以菖蒲一寸九节者泛酒,以辟瘟气。”这里是用菖蒲的根泡酒。唐代孙思邈《千金月令》云:“端午以菖蒲或丝或缕泛酒。”就是把菖蒲切碎了泡酒。菖蒲酒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由此可见,端午节饮菖蒲酒是有保健作用的。
    雄黄酒,是把雄黄研碎,溶解在酒里。雄黄入药,也被用于辟邪,所以雄黄酒也是用来辟邪的。饮雄黄酒的习俗,宋代以后比较常见。有时候还加入菖蒲丝,称为“菖蒲雄黄酒”。元代瞿祐《四时宜忌》云:“五日午时饮菖蒲雄黄酒,辟除百病,而禁百虫。”明代《五什俎》里记载雄黄酒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比较详细:“端午以雄黄入酒饮之,并喷屋壁、床帐。婴儿,涂其耳鼻,云以避蛇虫毒害。”这和后来常见的用雄黄酒在儿童额头写“王”字大致类似。
    关于雄黄酒能够辟邪的观念还出现在著名的《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修炼成精,化为白娘子,与杭州人许仙结成美满婚姻。但是,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后,白娘子现出蛇形,竟把许仙吓死。在这个传说中,雄黄酒的辟邪力量是如此巨大,连白娘子这个已经修炼成精的蛇也无法抵挡。
    还有一种朱砂醑,就是朱砂酒。明代冯应景《月令广义》介绍说:“午日用朱砂醑,辟邪解毒。各以余酒指染额、胸、手足心,无虫虺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处,远毒虫。”朱砂既是药物,又是辟邪物。用朱砂于酒,目的当然也是辟邪。其使用方法也和雄黄酒几乎一致。明代也有把菖蒲、雄黄和朱砂一同泡酒的用法。证明这三者具有同样的辟邪功能。
    清代北京地区普遍流行菖蒲酒或雄黄酒。部分饮用,部分洒在床帐之间,部分用来涂抹小儿额头或耳鼻。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额及耳鼻间,以避毒物。”《宛平县志》则有全家喝菖蒲酒,用雄黄涂抹小儿。
    各地志书多有菖蒲酒、雄黄酒的记录。黄河流域,山东的惠民县、邹县均有菖蒲雄黄酒。陕西凤翔县也是菖蒲雄黄合用。长江流域的江苏苏州的所谓雄黄酒,其实也是把雄黄末、菖蒲根一起掺在酒里。浙江的嘉定、六合、新昌、富阳等地也有饮用菖蒲酒、或雄黄酒的习俗。范寅《越谚》记录越地习俗:“菖蒲雄黄如烧酒曰‘蒲黄酒’,午时饮之。饮后,喷壁角、门。饮余酒中雄黄,书王字于孩额,并抹其眼、耳、鼻孔,可辟虫豸,与下喷门、壁,皆辟毒虫蛇虺。”按照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录,当地饮用“菖蒲雄黄醴”——醴,也是酒的意思。
    但是,二十世纪后期,饮菖蒲酒、雄黄酒逐渐消亡。蘸雄黄酒给儿童涂抹额头、耳鼻也逐渐减少,城市里几乎见不到了。
    (三)五毒饼,五毒菜
    清代至民国时期,北京、南京都有专门的灭五毒的食物——五毒饼、五毒菜等。《京都风俗志》记载当时北京富裕人家购买有五毒图案的糕饼,叫“五毒饽饽”,味道甜美,也用来馈赠亲友。这种五毒饼的原料是玫瑰花、蜂蜜、白糖、核桃仁、松仁作馅,外包白面粉酥皮,香甜可口,上面加盖红色的五毒形象。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记述民国时代南京的五毒菜是杂炒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木耳)等五种原料制成。这些食物原料并没有任何毒性,南京人只是把它们当作五毒的代表使用而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