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中秋节:月光里的温情与狂欢——选自《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8)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07 中国民俗学网 黄涛 参加讨论
田汝成著《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 这里点出了中秋吃月饼的含义,就是亲友团圆。明万历年间有一位太监写了《明宫史》,其中写道:从八月初一开始,就有卖月饼的。人们买了月饼,还有西瓜、藕等,赠送亲友。到八月十五,等到月亮出来烧香之后,就大吃大喝,很多人家到夜尽才散席。如果有剩下的月饼,就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等年底全家人分吃,叫团圆饼。明代此类记载还有很多。毫无疑问,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出现并风行于世。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宋代中秋习俗已很兴盛、饼食制作也很发达却没有出现中秋月饼,而在明代风行中秋月饼呢? 通过比较这两个朝代关于中秋习俗的记载,可以发现,宋代与明朝的中秋习俗有显著的不同:宋代重视赏月,明朝重视拜月和团聚。中秋月饼是属于明代这种习俗的,它应该是跟这种中秋习俗相适应的。明代中秋习俗不同于宋代的地方主要是重视拜月和团圆,而中秋月饼的意义也正好有两方面:一是作为供品使用,二是作为“团圆饼”,有团圆的象征意义并被用为联系亲友感情的工具。这两点正是适合于明代中秋习俗的。这是月饼在明代出现的关键因素。 原来,月饼在中秋节的最初用途是作为拜月的供品。明初中秋节拜月习俗盛行,拜月免不了要上供品。中秋时节正好瓜果上市,所以可用瓜果做供品;其时也是庄稼收获的时候,所以也正好用新粮做的面食做供品。因为中秋祭的是圆月,所以民间很自然地讲究供品要是圆形的,即“其祭果饼必圆”。这样就把饼食做成了圆形的。这圆形的饼摆在供桌上,可以象征圆月。所以在制作的时候人们就印些嫦娥、月宫、桂树、玉兔之类图案在上面。因为是供品,必然要选上好的材料,要做出好味道,要做得外观好看些。这样就使月饼在物质方面跟以前的饼食或点心不同了,就成了为中秋节特制的节日用品。这样每到中秋节,就要专门制做月饼,各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买饼铺的。饼铺有更好的技术,做得越来越精致美味,使得月饼更加成为一种很特别的节令食品。 另一方面,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来之后,不能扔掉。民间向来有祭神仪式完成之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很自然地又成为人们的中秋食品。开始月饼是祭品兼作人的食品,而以作祭品为主;后来在拜月之前也吃月饼了,这时就使它作为人的食品的地位不亚于做祭品了。再到后来,拜月习俗淡化的时候,月饼作为团圆饼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这时它作为祭品的作用就减弱了,以至于到后世拜月习俗基本消失的时侯,吃月饼却成为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明代还重视亲友间的人情往来,在初期月饼主要作为祭品的时侯,它就跟时令瓜果等成为中秋期间亲友馈送的礼品。这就是中秋月饼在明代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过程。这是根据记录当时风俗的文献资料作出的分析。 自明代开始,月饼就成为中秋节习俗的一种特色元素,吃月饼在中秋节习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数百年来,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月饼的制造业也很发达了。 店铺或厂家制作的月饼当然比各家自作的月饼精致。但是过去社会上很多人家生活穷苦,买不起或不舍得买月饼,就自家制作。据2005年9月19 日西安日报文章,西安市的一些老人对年轻时自家制作月饼的情形记忆犹新,有位70多岁的王大爷说:“穷一些的人家基本就是自己烙制‘圆油饼’,稍好一些的是有馅的圆饼,那时有卖专门制作月饼的模子的。中秋前后,亲朋好友相互赠送自制月饼,中秋夜一家人一起赏月,一起品尝,表达对一家人团圆平安的祝福。”, 近年来全国绝大部分地方的人们都不自己制作月饼了,也有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自己制作月饼的习俗,如甘肃庆阳乡村,中秋节喜欢吃一种相当于月饼的千层饼,旧时家家户户都会做,近年来许多人家还是不到市面上买那些包装漂亮的月饼,而是喜欢吃自家做的千层饼。 2、中秋月饼的本义与创新 抬头望明月,低头品月饼。举家围坐,言笑晏晏。熟悉的场景让我们留恋、难舍。年年吃的月饼大同小异,吃的场合与方式也难免重复。但是每到中秋,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的潮流。这就是民俗的魔力。循环往复的民俗模式既是一种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也是将我们连结为一个文化群体的纽带,是我们相互认同的重要元素。它使我们有一种文化归属感,使我们的精神不会失去某种必需的基本依托,使我们活得踏实充盈、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中秋节吃月饼正是这样一种民俗模式。 天上月圆,人间饼圆。中秋月饼又叫团圆饼,是天上月圆与人间团圆的象征物。它本身是一种精美的食物,但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物质层面,比如送月饼、接受别人的礼品,使我们表达了对别人的感情、或享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情意、尊敬,使我们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愉快、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里,从而得到感情的慰藉和满足。如果不参与这种活动,作为一个中国人,就会有一种生活不完满的感觉,有一种感情的失落,有一份幸福感的缺失。这种体验主要不在于生理上的满足,而是人的文化身份得到确认的幸福感。这与单纯的吃好喝好的幸福感是不同的。 由中秋月饼的文化内涵和演进历史,我们可以将月饼的本义概括为两点:首先,它是一种节日象征符号、感情寄托物、文化消费品,其次,它是一种美食。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点,这种圆饼才是好的月饼;如果只具备其中一点,那就是不好的、功能不全的月饼。只有这样来看待、使用月饼,才是符合月饼本义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陈连山]作为时间想象的节日
-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秋,大家都应去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