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史学冲突与《史通》立场(3)

二、从官修制度和一家独断的矛盾中看《史通》
    隋唐大统一之后,与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强化同步,在史学上,官修史书制度的正式确立也势在必然。隋文帝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21)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要直接控制修史工作的一个重要信号。
    唐初武德年间沿袭隋朝旧制,由著作郎、著作佐郎掌史职,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修史制度作了重要改革,将史馆迁入禁中,设在门下省北,并由宰相监修国史,著作郎则不再担负史职。史馆中的史官“以他官兼领,或卑位有才者亦以直馆称”。(22)分为兼职、专职两种史官。馆内史官人数不过二、三名。《册府元龟·国史部·选任》述中唐任命史官,注云:“故事,史官不过三员,少或止于两员。至是四人并命,时论深以为非。”史官人数虽少,但“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23)
    改革的另一个内容是设专门机构修前代史,宰相总监。唐代以前,后代修前史未成定制。断代史著述虽多,但由于多以私人之力完成。所以罕有资料丰富、包举一代的著作。如关于梁、陈、齐、周、隋等各代历史,均无首尾完整的著作成书。所以史学发展的客观情势要求出现一种较为固定的官修前代史制度。唐太宗顺应了这种改革的趋势,于贞观三年在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修梁、陈、齐、周、隋五史,由宰相房玄龄监修。
    改革的第三个内容是使实录的修撰成为定制。贞观以前,只有南朝梁有实录,在贞观年间修《高祖实录》和在世皇帝的《今上实录》后,实录之修才制度化,一直沿袭到清朝。
    以上改革影响相当深远,唐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这一制度,每一新朝均修实录、修国史,并且在前代实录、国史的基础上修前代正史。由于唐朝补齐了前代正史,唐以后历代修撰前一代正史成为定例,所以我国拥有连绵不断的二十六史,在世界各国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奇迹。
    官修机构在贞观年间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效率,贞观十年修成《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贞观二十三年修成《晋书》,二十年内修成六部正史,成绩是空前的。同时还修有起居注、实录、国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史机构矛盾重重,不同的政治集团都试图利用修史作为打击政敌的工具,都力求控制监修大权,使得监修愈来愈多,指挥不一。中宗时,修史机构已明显呈现运转不灵的状态,故刘知几于此时发愤撰《史通》,有关于史馆修史的“五不可”之论。
    官修制度的确立,对古代史学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术文化日益发展,史书所包含的内容也愈来愈丰富。特别是作为封建时代史书主流的正史、国史、实录,以个人私家之力越来越难以完成。除了个人专长有限、精力有限外,还有无法广泛参阅官方资料的困难。所以,官方修史制度确立,实行集体修史,亦是史学发展的自然要求。《唐会要·史馆》载“诸司应送史馆事例”甚为具体,规定应送的资料有:祥瑞、天文祥异。蕃国朝贡,蕃夷入寇及来降。变改音律及新造曲调,州县废置及孝义旌表,法令变改、断狱新议,有年、及饥、并水旱虫霜风雹、及地震流水泛滥,诸色封建,京诸司长官、及刺史都督护、行军大总管除授,刺史县令善政异迹。硕学异能、高人逸士、义夫节妇,京诸司长官薨卒,刺史都督护、及行军副大总管已下薨,公主百官定谥,诸王来朝。在以上每条内容下都说明报送办法,最后要求“已上事,并依本条所由,有即勘报史馆,修入国史,如史官访知事由,堪入史者,虽不与前件色同,亦任直牒索,承牒之处,即依状勘,并限一月内报。”可见官修机构拥有的资料优势是多么明显。而集体修史若考虑发挥各人专长,也有很大优势。如郑樵所说:“古者修书出于一人之手,成于一家之学,班、马之徒是也。至唐人始用众手、晋、隋二书是矣,然亦皆随其学术所长者而授之,未尝夺人之所能,而强人之所不及,如李淳风、于志宁之徒。则授之以志;如颜师古、孔颖达之徒,则授之纪传。以颜、孔博通古今,于、李明天文地理图籍之学。所以晋、隋二志高于古今,而隋志尤详明也。”(24)
    但是,官修制度也强化了对史家的控制,严重限制了史家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并使史书曲笔不实明显突出。刘知几针对官修制度逐渐暴露的弊病,提出了“一家独断”的主张。这是当时史学领域里官方控制与反控制矛盾的反映。他指出当今史馆的种种弊病,“斯固素食之窟宅,尸禄之渊薮也”,“是以深识之士,知其若斯,退居清静,杜门不出,成其一家独断而已。”(25)如何理解“一家独断”呢?一些学者认为刘知几否定、反对官修制度,否定史馆存在的必要。这个说法似嫌笼统,也存在一定误解。如果将刘知几的有关史官、官修制度的议论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发现,“一家独断”是主张在官修制度下保持史家能动的创造性、自主性。他反对的是官修制度中出现的弊端,而不是否定整个官修制度。由于刘知几处在封建史学发展的关键时刻,修史制度改革不久。《史通》理论又是对封建史学的全面总结,因而具体辨析他的“一家独断”说的含义,对于认识他在当代史学思潮中的观点、立场及作用是有帮助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