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宋,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更加刻意求新,力图对旧类书的体制有所突破。他说:“前辈类书其于记事提要者详矣,而纂言钩玄尚有未满人意,遂使观者如循一辙之迹,若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往往凝滞于事实之内,而不能推移变化于言意之表,此《记纂》之作非得已而不已者欤!”(《记纂渊海·序》)作者显然把突破旧类书的模式视为己任,并努力以《记纂渊海》的撰述来实现这一愿望。 《记纂渊海》一百九十五卷,共分论议、性行、识见、人伦、人道、人情、人事、人己、物理、叙述、接物、问学、言语、政事、名誉、著述、生理、丧纪、兵戎、释、仙道、阃仪二十二部,每部下设子目,称作“门”。潘自牧说:“凡为部二十有二,为门一千二百四十有六。”(同上)由于潘自牧自称该书“合二百三十六卷”(同上),而考之宋本,只有一百九十五卷,故其子目亦不足一千二百四十六之数,而只有一千一百九十五门。 本书在子目之下,按经、子、史、传记、集、本朝的顺序征引有关资料。这些资料不在于解释子目,而仅仅是说明,诸书中的这些记载,都可用子目的标题来概括。例如卷十五“论议部”的“小不足以知大”门,经书引了《论语》:“公山拂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和“子见南子,子路不悦”两条。子部则引了《孟子·告子下》”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列子·仲后》“智者之言,因非愚者之所晓”,以及《庄子·逍遥游》、《荀子·正论》、《淮南子》“使桀度尧犹以升量石”等等。史书引了《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以及《前汉书》、《后汉书》、《通鉴汉献纪》、《韩诗外传》、《山海经序》等。集部书则引有《文选·宋玉对楚王问》、郭景纯《游仙诗》、《放歌行》、李白《大鹏赋》、刘禹锡《吕温文集序》、韩愈《原道》等等。特别是“本朝”部分,引有王安石“蜉蝣蔽朝夕,蟪蛄知春秋”、“蠛蠓何足知天高”,苏轼“鷃疑鹏万里,蚿笑夔一足”等,显得内容极为丰富,又排列有序。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类书“往往凝滞于事实之内,而不能推移变化于言意之表”的不足,而收到了举一反三、联想变化之效。 《四库提要》说:本书详于天道、地理、人事,而略于物类,即所谓“详其大而略其小”。又说:“其中性行、议论诸部子目未免琐碎,然亦不失为赅备也。”其说还是较为公允的。 在宋私人所修类书中,影响最大的是《玉海》。 《玉海》二百零四卷,王应麟撰。王氏著述宏富,据《宋史》卷四三八本传,他还著有《深宁集》一百卷、《玉堂类稿》二三卷、《掖垣类稿》二二卷、《困学纪闻》二十卷等二十二种。 《玉海》全书共分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辞学指南二十二部。(有人说“辞学指南”是附录,不在二十二个部类之内,其实并非附录,而是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一般类书一样,部下分子目,例如“天文”部,即分天文图、天文书、仪象、圭景四个子目,全书共有二百六十六个子目。《四库总目》说:“宋自绍圣置宏词科,大观改词学廉茂科,至绍兴,而定为博学宏词之名,重立格式,于是南宋一代通儒硕学多由是出,最号得人。而应麟尤为博洽,其作此书,即为词科应用而设,故胪列条目,率巨典鸿章,其采录故实,亦皆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然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祥。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