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刘知几、郑樵、章学诚的史学成就及其异同(下)(6)

四、结论
    刘知几、郑樵、章学诚对中国文史学的贡献,荦荦大者,动关一代学风的兴替。其中前后继承,异同出入的地方,亦既随文揭示,期收相互参证的作用;左右采获,意尚未尽。现在再就三人生平出处,论学旨趣,或貌同而心异,或貌异而心同,再拈出三点,作为简短的结论。
    (一)挽救时弊,发愤著书,饶有严肃的学人气象
    三人生平遭遇各异,而俯仰身世,每多同感。知几“三为史臣,再入东观”,论起际遇来,自然比郑樵的僻处海隅,学诚的见摈显学,要算好得多了。但是在那个“韦武弄权,母媪予政”的时代,知几仍然感到“无所傅会,取摈当时”的苦闷。“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其所削载,皆与俗浮沉,虽自谓依违苟从,然尤大为史官所嫉”。《史通》的写作,似有不得己的苦衷。其以杨雄《太玄》自拟,著《释蒙》以解嘲,自非无病呻吟。
    郑樵身丁南北宋过渡时期,伏处山林,不事科举,穷居三十年,唯以著书为务。早岁投笔无从,晚岁《上宰相书》还说“风波易起,窃恐传者之误为擅修国史,将无容焉”,以为“非有国家之命,樵不敢私撰”;只好仆仆行在,干谒执政,总想替《通志》的成书,创设有利条件。所以说“穷通之事,由天不由人;著作之功,由人不由天。此樵之志所以益励者也”。后来章学诚致叹于“郑君区区一身,僻处寒陋,独犯马班以来所不敢为者而为之”(《申郑》),其遭受困难和招致讥评,更不是偶然的了。
    学诚殚心文史,疏通知远。“凡所撰著,归正朱先生(筠)外,朋辈征逐,不特甘苦无可告语,且未有不视为怪物,诧为异类者”(《与族孙汝楠论学书》)。其写《感遇》、《知难》二文,一则曰:“昔扬子云早以雕虫获荐,而晚年草玄寂寞;刘知几先以词赋知名,而后因述史减誉,诚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再则曰:“是以君子发愤忘食,闇然自修,不知老之将至,所以求适吾事而已,安能以有涯之生而逐无涯之毁誉哉”?无怪他说“时趋可畏,甚于刑曹之法令”(《上钱辛楣宫詹书》),只好“姑择其近情而可听者,稍刊一二,以为就正同志之质,亦尚不欲遍示于人也”(《与汪就庄书》)。身后著作一直被埋没、封锁,过了六十年,叶廷琯才说:“刘子玄《史通》一编,独擅千古,斯人可谓继声矣”(《吹纲录四》)!其后谭献为作传,宋衡《别求是书院诸生》诗也说:“论史无如章氏美,谈经最是戴君高”,都是提倡学诚史学比较早的学者。
    (二)会通文史,创明类例,提高了学术专著的水平
    三人著书,各标“通”号。知几以汉儒集白虎阁通论五经异同,及汉求司马迁后封“史通子”二事为立名的依据;郑樵则取法“孔子总诗书礼乐会于一手,贯二帝三王而通为一家”,瓣香司马通史,提出“会通之义大矣哉”的口号;学诚《释史》,首揭《大易》“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立论,发挥道术求通的必要性,倡导通史,为郑樵张目。其渊源所自,固可上挹汉梁,远溯孔氏,但刘知几《史通》一书,实在是一种推动和鼓舞的力量。
    知几所谓“上穷王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万有”的气派,“深识之士,成其一家独断”的提法,正是贯穿《史通》全书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史通》一书的基本精神所寄,而且也为郑樵,章学诚等所批判地继承发展下来。我们只要读一读《通志总序》、《十五略小序》和《文史通义》的《原学》、《博约》、《史释》、《释通》几篇,就可恍然于他们三人对“通识”、“会通”、“通义”的理解,到达怎样的程度了。
    通是一种包括分析、综合,批判相互为用的认识总过程的结果。“知类”之先,必须经过“知要”的阶段。那么如何分析矛盾(探赜),摸索规律(索隐),就成为十分必要的工作。我们读《史通》,看他是怎样“辨其利害,明其善恶”:《六家》、《二体》揭出笼罩全书的大旨;《直书》、《曲笔》,显出立言鲜明的对照;“书事纪言,出自当时之简,勒成删定,归于后来之笔”。这些指的是总倾向。至于:究《载文》之失,则分为五;述《书事》之烦,则分为四;举《模拟》之例,则曰“自魏以前,多效三史,从晋以降,喜学五经”,论《杂史》之流,则区为十类,为史部目录家别开生面。这些又是通过“博采”“善释”“兼善”“忘私”种种过程而获得的。
    再看郑樵,论通史五体之类,则说“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论断代之失,则指出“重复”“隔绝”,“异则相夺”,“同则相与”,乃至“颠倒曲笔”之嫌。集中概括,要言不烦。所谓“例类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通志校雠略一》)是也。这不但指校书言,推而至于分别一切事物的类例,亦是一样。《二十略》中,于《氏族》,则推广为三十二类;于《六书》、《七音》,则分为“独体”、“合体”、“主从”、“母子”、眼学、耳学”,以驱天下之语言文学。这些都是郑樵独见别裁、创通义例的典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