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关于司马迁若干问题研究(2)

(二)
    司马迁的唯物史观主要表现之一,便是在历史发展中寻绎其递变规律,注意对历史的客观考察和历史人物的实事求是评价。他既看出了历史弄潮儿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同时又认识到时势对历史人物的制约和调节。在为历史人物立传时,能够在双方关系上摆正位置,既不任意抬高与神化历史人物,也不随意否定与贬低他们,而是把结论建立在对历史的客观分析上,表现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苏秦列传·赞》曰:“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纵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李斯列传赞》曰:“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列其行事,次其时序”。“察其本。”表现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能摆脱传统偏见的约束,坚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表现为:
    ①不神化任何个人。高祖刘邦起于微细,在秦末动乱之际,手提三尺剑,率千军万马,争雄夺霸,在秦汉之际堪称举足轻重的人物。刘邦从一亭长崛起为一代帝王,自然有其长处、优点,司马迁在《史记》中都能加以充分表现和肯定,诸如纳善如流,奖赏功臣,施行仁义等,但对这位西汉帝业的奠基者,也绝不神化。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秉笔直录刘邦种种无赖行径,刘邦早年就到处赊钱喝酒,做细小亭长时,对身边小吏无不狎侮,刘邦往沛令家贺喜,不持一钱而称持“贺钱万”,一副十足的无赖嘴脸,郦食其拜谒刘邦,刘邦使两女子洗足,礼甚倨,流氓行径无以复加。《项羽本纪》载,刘邦为了自身脱险置儿安危于不顾,甚至把自己的生身父亲也当成政治赌本,昔日的温厚慈爱在生死存亡的关键的时刻就被残忍无情代替了,活脱脱勾勒出刘邦这位开国之君的丑恶形象。不错,《高祖本纪》中一些对刘邦近乎神化的描写,如刘邦为赤帝子斩白蛇,汉承火德为王,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等,但经顾颉刚、白彝寿先生考证,此类皆为后人增益。(参阅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白彝寿《司马迁与班固》)还有《史记》中不止一次提到刘邦得天下是天授而非人力所为。如《秦楚之际月表序》中说刘邦得天下,“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其实,司马迁所说的“天”指的是“形势”,“大圣”乃是反语,褒扬之后隐寓着讥讽和嘲弄。但刘邦文不能出谋划策,武不能驰骋杀敌,没有承累世之德,几年内位践天子,不过是顺应时势,凭借众人之力罢了。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汉兴百年以来的兴盛局面,“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端,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对此时的社会繁荣作了热情洋溢的称颂。但司马迁明察秋毫,见盛观衰,看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着祸根和衰败,“物盛而衰,固其变也”。汉武帝雄才大略,但他求神心切,以期长生不老,结果被少翁、奕大蒙骗,遗笑于后人,武帝任用酷吏,滥施淫威,“上以为能”,司马迁鞭笞酷吏,其锋芒直指武帝,大侠郭解“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公孙弘一言,郭解被灭族,司马迁颂扬郭解,就是对武帝及其身边爪牙的批判。卫青、霍去病以和柔媚上,以佞幸得宠,讨伐匈奴,竭尽民力,不恤士卒,司马迁批评卫、霍也就是在指责武帝。《酷吏列传》中描写了在武帝时期,就有大小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开始用武装斗争来反对武帝的残暴统治,司马迁看出了不可一世的武帝身上的缺点,极为尖锐地揭示出来,体现了司马迁不畏强权,不惧淫威的超人胆识,为后代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②强调众人力量,《史记》百三十篇,人物传记百一十一篇,本纪,世家、列传三体所记人物百分之九十都是帝王将相,他们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但《史记》中也记载了不少社会中下层人物,有占卜者、侠客、商贾、俳优、妇女等,他们也时时表现出独特的智慧和力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足迹,引起了后人的赞赏。他们虽然不执掌政权,不发号施令,但司马迁绝没有低估他们的作用。历史就是在众人共同努力下,不断向前迈进的。《刘敬叔通列传》说:“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櫰,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刘敬衣羊裘干高祖,出身微贱而知晓大义,为汉立了大功,智慧的确不是可独自专擅的。秦楚之际,“俊雄豪杰建号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K1BA12.JPG},火票至风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反秦力量,刘邦手下猛将如云,斗士如林,推翻秦朝的统治,建立汉家天下,都是众人的力量。
    ③注意民众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民心向背,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项羽暴戾,坑杀秦降卒二十万,火烧阿房宫,肆意杀戮,民心不附。“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本纪·赞)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从善如流,入关中,约法三章,与民简便,百姓争附。楚亡汉兴,一条重要原因,就是项羽失民心,刘邦得民心。《李将军。传·赞》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这里紧紧抓住人们对李广的敬慕和爱戴,从更广阔的背景和更高的层次来评价李广其人,李广形象因此被映衬得更加光彩照人而卫青“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以此揭露卫青人格的低下。《酷吏列传》载酷吏宁成暴戾恣肆。人们说:“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宁成的残忍胜似母虎,众人畏而恨之。司马迁正是借众人之口来表达对残酷无情的酷吏的斥责。司马迁用广大民众的意识来倾注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爱憎感情,这正是《史记》人民性的表现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