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具有博大的气魄,他并不拘泥在一种学派中寻找自己的思想资料,而是敞开胸怀,面对一切优秀的思想遗产,为我所用。对于和儒家相提并论的道家学说,司马迁也很感兴趣。这和他家庭的史学渊源很有关系,他的父亲司马谈大半生生活于黄老盛行的汉代前朝,又曾“习道论于黄子”,因此司马谈主要受的是道家思想的教育。《论六家要旨》中,他就对儒、墨、名、法、阴阳五家都有所批评,独对道家一味称赞,似乎只有道家才无懈可击,司马迁谈这种崇尚道家的思想对司马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司马迁在主张仁政德政的同时,又主张“无为而治”。《酷吏列传》中就说:“孔子曰:‘导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道家虽然是两大截然不同的学派,但在不少地方也不乏相通之处,对于统治方法,他们就都有不对人民实行高压政治的要求。司马迁就在这一点上把儒家的德政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史记》中,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同儒家的德政思想一样,都成为司马迁重要的政治思想。下面的一组引例就是司马迁这一政治思想的表露: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吕太后本纪》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倒矣--《曹相国世家》。 汉兴,破角瓜而为圆,斫雕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蒸蒸,不至于奸,黎民艾安。--《酷吏列传》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岁余,东海大治……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汲郑列传》 可见,无为政治确是一种能带来显著政治实绩的施政方针。正因如此,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就成为他衡量政治得失的重要尺度。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谈到怎样对待老百姓追求物质享受时指出:“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在他看来,顺应人民的物质要求,即采用汉初无为而治的施政手段,才是治理人民的最好方法。但汉武帝却改变了黄老方针,采取了“最下者与之争”的方法,搞有为政治。在我们今人看来,武帝的有为政治实是当时时代的要求。在武帝时代,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的物质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政治统治也日益巩固,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表明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在这种形势下,汉武帝施展雄才大路,内外经营,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系列胜利,这些都理所当然要予以肯定。司马迁在对武帝功业的认识上有他的局限性,但就当时时代特点而言,正是由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超过了整个国家和人民所能负担的极限,以致民穷财尽,到了武帝晚年,更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农民起义也大有可以燎原之势。在这种情形下,如果统治者还不改弦更张,就必然要走秦朝灭亡的老路。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员,面对着由盛而衰的逆转局面,司马迁更多感到的是痛切。这样他就自然要对武帝那种已造成政治经济各方面严重后果的多欲政治表示不满。在《汲郑列传》中他就借汲黯的口对时政予以指刺。一次,汲黯曾这样当面指责武帝:“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对于“以恶为治”的大酷吏张汤以及怀诈饰智的儒生公孙弘之流,汲黯更是痛恨不已。司马迁就是这样借汲黯之口以抒心中之愤。在《循吏列传》中,司马迁还深有感触地说:“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这必然是针对武帝的高压政治而发。在《平准书》中,司马迁更是对武帝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在最后的赞语中,就意味深长地以秦喻汉。所谓“外让夷狄,内兴功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让,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表上面说的是秦朝旧事,实际上这正是当时衰败局面的真实写照。很明显,司马迁这里是在正告汉武帝,不能再把那套多欲的政治继续下去了,否则前途将不堪设想! 同样,司马迁虽然这样对道家学说极力推崇,但这也只是他思想中的一种因素,在许多地方,他和道家的思想并不一致。如在《春申君列传》中,司马迁写了这样一件事:赵人李园之妹为春申君所爱幸,有孕,这时李园就和其妹合谋,用花言巧语说服了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这样,李园妹就给楚王生了个太子(实为春申君之子)。楚王临死前,有个叫朱英的人知道李园怀有野心,就劝春申君杀掉他,但春申君总以为“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终于不听,后来反遇害于李园。这样,李园通过其妹就实际控制了楚国的朝政。对此,史公深有感叹地说:“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这里显然就和道家的任其自然的思想大异其趣。如果说这种不同还只是司马迁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在《史记》另外一些篇章中则对道家思想的某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老子韩非列传》中说:“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说明在老子的思想中就深藏有刻薄寡恩的恶仲。《刘敬叔孙通列传》也说:“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出,道固委蛇’,盖谓是乎?”这里又无情地揭穿了道家处世哲学的园滑。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更是对道家的社会理想进行了直接的批判:“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