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第四册。 ②司马迁定名为《太史公书》,见《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太史公》百三十篇”,《宣元六王传》谓之《太史公书》,班彪《略论》、王充《论衡》同。《杨恽传》谓之《太史公记》。应劭《风俗通》卷一六同。而《风俗通》卷二又称为《太史记》。故知两汉时并未有名迁书为《史记》者。参见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③见《文史通义》《释通》及《匡谬》二篇。 ④《两汉三国学案》卷八,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⑤分见《汉书·五行志上》及《隽不疑传》。 ⑥《汉书·艺文志》。 ⑦《隋书·经籍志》。 ⑧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⑨见《汉书·司马迁传》载《报任安书》。 ⑩《要籍解题及其读法》,《饮冰室合集》专集第十五册。 (1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12)《庄子·天下》。 (13)《荀子·非十二子》。 (14)《韩非子·显学》。 (15)见《新语》《术事篇》、《至德篇》、《慎微篇》。 (16)关于汉初思想家兼采各家学说的思想特点,参见拙作《汉初史论的时代色彩和主要成就》,《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6期。 (17)参见《秦始皇本纪》篇末所引《过秦论》、《袁盎晁错列传》、《淮南衡山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 (18)《史记·天官书》。 (19)日本学者曾论及《平津侯主父列传》及《匈奴列传》连排的微旨。见《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云:“(主父)等三人,皆以文辞进,皆以伐匈奴、通西南夷为非,此所以与平津同传。观其次诸卫霍两越诸传间,可以知史公之意。”所论已经点到问题所在,惜未能讲透。 (20)《史记·匈奴列传》赞。 (21)《史记·楚元王世家》赞。 (22)《史记·管晏列传》赞。 (23)汲黯、郑当时事迹据《史记》《汲郑列传》及《乐书》。 (24)《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5)《史记·河渠书》。 (26)见《史记·太史公自序》论《陈涉世家》撰述义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