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三联书店1956年出版,第161、165页。 ②《史记·高祖本纪》。 ③《礼记·中庸》。 ④《东王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 ⑤《英杰归真》。 ⑥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⑦梁启超《饮冰室全集》第2册,自由书。 ⑧陈恭禄《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第477页。 ⑨梁启超《新史学》。 ⑩列宁《卡尔·马克思》。 (1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2)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3)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 (14)(15)(16)(18)(20)(21)(23)(24)(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页;第31卷,第542-543页;第4卷,第2页;第1卷,第108页;第2卷,第256页;第2卷,第118页;第4卷,第2页;第19卷,第315页;第3卷,第575页。 (17)(26)《列宁选集》第1卷,第88-89页,第3卷,第491页。 (19)(22)(35)(37)《列宁全集》第20卷,第139页;第1卷,第375页。第20卷,第189页;第32卷,第83页。 (25)(3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1卷,第2版跋。 (27)《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合订本第1190页。 (28)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29)翦伯赞《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江海学刊》1962年第6期。 (31)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32)列宁《论策略书》。 (33)列宁《卡尔·马克思》。 (36)《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115-13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