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黄宗羲史学渊源试探(2)

黄宗羲的史学,固然是明清之际经世实学思潮的产物,但从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又不能不受传统史学的影响。恩格斯在论述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问题时,曾经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5页)又说:“历史思想家(历史在这里只是政治的、法律的、哲学的、 神学的--总之,一切属于社会而不仅仅属于自然界的领域的集合名词)在每一科学部门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从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并且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同上第501页)我认为黄宗羲在史学上之所以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与他继承了前人的史学遗产,总结了前人的思想资料是分不开的,他在史学上继承了历史上前辈哪些人的遗产?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这从下述几方面可以看出。
    首先,黄宗羲的史学受到了家学的董陶。黄宗羲能以史家闻名,这除了时代的影响之外,与他的家庭环境也有密切联系,他出生在一个地主阶级官僚家庭里,从小就有受良好教育的条件,他的父亲黄尊素在晚明时曾中过进士,官至御史,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走科举致仕之路,因而对儿子们要求很严,尤其对长子黄宗羲,更希望他熟读经书,学作八股文,以便参加科举考试,但黄宗羲确是一个性格很倔强的孩子,自幼读书即不拘守章句。十四岁时补诸生,跟随父亲到北京读书。父亲教他作八股文,他却不喜欢,而只愿意自己找书读。黄尊素是晚明东林党中铮铮的人物,生平见义勇为,敢于抨击时政。他交游面广,与当时东林党中的首领人物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杨连、左光斗、魏大忠、周顺昌等人都有交往,1624年(天启四年),魏忠贤派厂卫的缇骑到处去搜捕东林党人,苏州的周顺昌等被阉党逮捕,解送到北京去问罪。就在此时,黄宗羲的父亲也被株连丢了性命,这样,黄宗羲对朝廷的宦官更是痛恨至极,极端厌恶这股恶势力,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少年时代就养成了一种刚正不阿的坚强性格和高贵品质。他的父亲是一个受过很好教育的封建知识分子,又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很重视历史,曾亲自撰写了《大事记》、《三史钞》两种史书(黄炳后《黄梨洲先生年谱》)。当他被魏阉的爪牙逮捕时,还一再叮嘱黄宗羲说,“不可不通知史事,可读献征录。”(《鲒琦亭集》卷十一《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快诀别了,作为一位父亲,在生离死别的不幸时刻,不说其他的话语,先嘱咐儿子要读历史书,其重视历史如此,这又与东林党人大都重视历史的传统相一致。崇祯初年,魏忠贤一伙宦官被诛,黄宗羲之父的冤案也得到了昭雪。于是他埋起头来钻入史书堆里,认真读起了历史、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然后归宿于诸经,旁及九流百家,靡不究心,由于他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为他深入史学研究和从事著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其次,师友的影响。黄宗羲青年时代,曾从明末大儒刘宗周问学,这对他的史学也具有相当影响,关于他的学术思想渊源,章学诚在《浙东学术》一文中曾指出:“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而通经服古,绝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至阳明王子,揭孟子之良和,复与朱子牴牾,蕺山刘氏,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与朱子不合,亦不相诋也。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氐弟兄经史之学,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又说:“世推顾亭林氏为开国儒宗,然自是浙西之学,不知同时有黄梨洲氏,出于浙东,虽与顾氏并峙,而上宗王刘,下开二万,较之顾氏,源远而流长矣”。章学诚的说法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说基本上符合,是因为章只是就他的整个学术宗旨,也可以说是就他的哲学思想而言的,在哲学思想上,毫无疑问,黄宗羲确是以王阳明、刘宗周为宗师的,这是大多数人都承认的。至于他的史学渊源,我认为情况要复杂一些,不能仅仅用王、刘两人来范围他,黄宗羲既然是“远宗阳明、近承蕺山”的,而王、刘并不是史学家。那么,王、刘之思想对其史学有何影响呢?要弄清这一点,首先有必要认识清楚他与王、刘的继承关系,黄宗羲因父命从刘宗周游学,但他当时志在举业,没能认真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东西,仅仅备其门人之一员而已。待到后来,天移地转,殭饿深山,才开始仔细阅读自己老师的藏书,才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学术宗旨,陈之问曾为黄宗羲作寿文说:“黄子于蕺山门为晚出,独能疏通其微言,证明其大义,推流溯源,以合于先圣不传之旨,然后蕺山之学,如日中天。”(《陈令升先生传》《黄梨洲文集》)当时人的评论,总是有一定根据的,刘宗周上承王阳明之学,属于姚江学派。黄宗羲曾说:“余谓先师之意,即阳明之良知,先师之诚意,即阳明之致良知。”(《董吴仲墓志铭》《黄梨洲文集》第239页)在研究明代思想的发展时也说到:“逮至先师蕺山,学术流弊,救正殆尽。”(《南雷文定前集》卷四《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他对自己的老师是十分推崇的。在他著的《明儒学案》一书中,把《蕺山学案》作为《明儒学案》的最后一卷;并在《刘蕺山传》中对其师大加赞扬,说:“识者谓五星聚奎,濂、洛、关、闽出焉;五星聚室,阳明之说昌;五星聚张,子刘子之道通,岂非天哉!岂非天哉!”看来黄宗羲的学术渊源,“上宗王、刘”,是有一定根据的。他在师承关系上既是王阳明、刘宗周的嫡传,在哲学思想上又深受王、刘的影响,那么在史学上王、刘对其有何影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