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陆地边疆: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2)


    二 陆地边疆在治理中踯躅前行
    作为国家疆域中一个特别的部分,陆地边疆在多个方面都与核心区存在着明显乃至巨大的差异,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因特殊性而产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产生并存在于边疆,却会影响到整个国家——这就是国家的边疆问题。国家必须动用政权的力量并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和调配资源,来应对突出的边疆问题,从而便在国家治理中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边疆治理。对于边疆面积广大的中国来说,国家必须通过边疆治理来应对各种边疆问题,实现和促进边疆的巩固和发展,并以此来支持和支撑国家的整体发展。当前陆地边疆的状况,就是历史上长期治理和发展的结果。
    在王朝国家时期,国家疆域既没有主权的保护也没有主权的约束,王朝国家往往根据国家的实力和需要来拓展疆域。周边的其他政权也会在王朝国家压力、影响和感召下而以内附、依附、归附等方式并入或融入王朝国家。王朝国家的疆域因此而得到拓展,边疆的范围因此而扩大。在王朝国家影响力和控制力衰弱的时候,周边的其他政权就对王朝国家的边疆进行侵扰,并入王朝国家版图的政权也会反叛而去。因此,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的盈缩变化总是难以避免。
    王朝国家时期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王朝,所面对的突出边疆问题并不一样,但有一些问题却是始终存在和无法回避的,并对王朝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是稳固边疆的问题。王朝国家的边疆基本上是华夏之外的其他族类群体生活的区域,往往边患不断,面临着安全威胁。因此,如何稳固这些边疆区域就成了突出的问题。二是疆域整合问题。边疆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迥异于中原,生活于这里的人群在王朝看来也是“非我族类”。因此,如何把边疆与内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就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三是边疆发展问题。对已经纳入王朝疆域的边疆地区进行开发,发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不仅对于边疆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王朝都在边疆问题上持积极进取的态度,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边疆问题。从总体上看,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基本上遵循了“内华夏而外夷狄”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就是治理夷狄之区,因而以“守中治边”“守在四夷”为基本方略,⑤明确划分“守中”区域与四夷之地,通过对边疆的治理来为核心的安定繁荣提供必要保障,在夷华相安、“夷不乱华”的总格局下实现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各个王朝又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了驻军边境、军事进剿、军事屯垦、广泛设治、迁都、修筑运河联系南北、羁縻设治、联姻、移民、经济开发、开展贸易、传播文化、开展教化等多种手段,来实现维护边疆安全、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边疆的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这些措施都曾经在历史上应对边疆问题、促进边疆的巩固和发展方面发挥过实实在在的作用。今天中国辽阔疆域的形成,边疆的巩固和发展,都与历史上的边疆治理直接相关。
    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一步步成为了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与此同时,在西方民族国家的影响下,中国也开始产生对民族国家的向往。辛亥革命推翻最后一个王朝后,中国开启了构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但在列强入侵及王朝崩溃后边疆统治力弱化的背景下,中国的陆地边疆陷入了全面衰弱的状态,边界不明确、有边无防、边疆被蚕食、部分区域沦陷,边疆地方政权各自为政,地方势力与外部势力勾结,经济社会全面落后,人民生活贫困,民族矛盾突出,自治运动此起彼伏,边疆危机频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处于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的国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边疆治理。一是设立专门机构,制订专门政策来应对突出的边疆问题;二是在边疆地区设置政权或政权性机构,实现对边疆的管控;三是削弱地方势力,尽力把国家权力渗透到边疆;四是在边疆地区组织力量抗击外敌的入侵,努力维护国家的主权;五是对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采取怀柔政策,吸纳少数民族精英进入政权,缓和民族矛盾;六是积极开发边疆,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发展文化教育,推动边疆建设。在陆地边疆危机重重的条件下,这些边疆治理措施的实施,虽然未能全面解决各种边疆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遏止了边疆危机的蔓延,基本上维持了边疆的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边疆认知和边疆观念、陆地边疆的界定方式及性质、陆地边疆在国家疆域中的地位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民国时期存在的各种边疆问题基本上都延续下来了。当然,这些问题也被置于民族国家的框架和视野中加以了重新认知和界定。从总体上看,陆地边界不明且有边无防,边疆衰弱、混乱、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盘踞周边并伺机在边疆搞破坏,边疆的各种矛盾盘根错节,境外敌对势力的袭扰不断。新国家接收了一个旧政权留下的烂摊子。
    面对影响整个国家的各种边疆问题,新的国家政权适时采取多种治理措施,对陆地边疆进行了全面治理。一是开展固边稳边行动。人民解放军在推翻旧政权的进程中,消灭或击溃国民党在边疆的军队并接管边疆地区的政权后,驻军行动随之跟进,加强了边防。全国战事基本结束后,解放军驻守边疆的一些部队成建制地转制为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军事屯垦。这些力度很大的行动,直接改变了有边无防和边境空虚的状况。二是建立边疆地方政权。边疆尤其是边境地区的设治在历史上一直都很薄弱,民国时期也未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新中国成立时,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仍然十分完好。随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地区开展了全面的政权建设工作,把国家政权深入到了边境的基层,不仅彻底改变了历史上未能将国家政权全面深入到边疆基层的状况,而且统一了国家制度,筑牢了边疆稳定的基础。三是对边疆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造。新中国成立时,生活于边疆的各个少数民族仍处于不同的社会形态,复杂多样且明显滞后的社会制度是边疆落后、涣散的基础。在边疆稳固和政权建设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以“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在边疆开展了全面而彻底的社会改造工程,彻底消灭了落后的社会制度,使多个少数民族“直接过度”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为边疆的稳定、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协调和重塑族际关系。中国边疆的形成十分特殊,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族类群体,族际关系十分复杂,并与边疆各种矛盾和问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协调族际关系就不仅是边疆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陆地边疆治理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通过大量的民族工作,使族际关系得到了协调和重塑,也促成了陆地边疆治理的“族际主义”取向的形成。五是开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在实现边疆稳定并建立了人民政权以后,边疆的开发和建设随即跟进。在中央的主导下,国家投入大量资源于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实施移民开发(如开垦北大荒、开发新疆)、安排重大项目(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156个重点项目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一些项目)、西部开发、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边境贸易、促进“少小民族”发展,以及目前仍在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等,对边疆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回顾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虽不能说所有的政权都做得很好,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绝大多数统一的王朝都重视边疆治理,当代中国更是在民族国家框架内积极推动了以陆地边疆治理为核心的全面的边疆治理,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正是由于如此,国家的疆域才由小到大,边疆与核心区逐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边疆得以稳固和强大,边疆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国家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处于陆地疆域之边缘的陆地边疆,是被作为国家的安全屏障和战略缓冲地来对待的,只是国家发展的一个辅助性的区域。其发展远不如核心区,呈现出一种“踯躅而行”的状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