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陆地边疆: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3)


    三 陆地边疆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国家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国家追求的目标和国家治理的方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家对边疆的重视程度、对边疆的要求、国家可以投入到边疆治理中的资源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换一个角度来看,边疆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边疆承担的历史使命等随着历史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今天,中国陆地边疆的形势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中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三步走第二阶段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综合国国力全面增强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和全面提升综合国力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陆地边疆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总体目标的意义极大提升。在国家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开发和建设程度不够的陆地边疆有可能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国家发展的外向度也大幅提升。在此情况下,处于国家疆域边缘并与他国接壤的陆地边疆不仅是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支点,也是国家一系列外向型战略尤其是地缘政治战略的支撑点。在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中,陆地边疆的支撑作用更是日渐突出。这样的情况表明,今天的陆地边疆对于国家发展来说绝不再是无足轻重,在国家发展中也不再处于从属地位,陆地边疆已经与国家崛起紧紧地绑在一起。
    但是,从今天陆地边疆的状况来看,其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国家发展的期待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陆地边疆的自然条件远不如核心区,历史上国家对陆地边疆的重视程度和治理的力度都很有限,边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与核心区有很大的差距。自身的发展滞后,再加上与他国相邻而受到境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陆地边疆的社会矛盾也较为突出,一些问题具有全国性影响。可以说,陆地边疆逐渐变成国家整体实力增长中的区域短板,限制了陆地边疆对国家发展意义的有效发挥。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从总体上看,边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明显滞后,其发展水平远低于核心区。这种落后并不是就某个边疆地方来说的,而是一种整体性的落后。从经济来看,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以及开发较晚和开发的程度较低,经济落后较为普遍——生产方式落后及经济总量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落后又造成基础设施不足,各种促进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要素缺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不足。而且,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之中。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同时,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滞后也是十分明显的。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进化式的,跨越式的发展并不能改变进化中造成的落后。这样的落后又表现在两个具体的方面:一是社会发育程度低,二是社会机制不健全,意识形态性质的宗教机制常常被当作社会机制广泛运用,从而又引出了更多的问题。
    二是社会不稳定的压力较大。边疆社会的不稳定根源于边疆地区传统性与整个国家日益增强的现代性之间的矛盾。边疆地区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核心区存在巨大差异。在整个国家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国土边缘并远离国家和省区政治社会文化中心的边疆,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和交通的阻隔,变化的速度较慢,于是便出现了传统性与整个国家的现化性之间的反差和冲突,从而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和矛盾的酝酿、发酵提供了温床。在此基础上,发展中的利益矛盾、不同文化或宗教之间的抵触和摩擦、外部势力的挑唆和煽动等,都会演变为社会矛盾,而且矛盾和冲突还往往被添加上“民族”色彩,甚至直接被包装、塑造成“民族问题”,对边疆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三是固边稳边机制尚不健全。陆地边疆与他国接壤,往往没有天然屏障,跨越国境不存在障碍,有的地方行人稍不留神就会踏足他国土地。而且,国境线的许多地段还十分偏僻,处于深山密林之中,为外部因素或力量的渗透或侵入提供了方便和可乘之机,从而使陆地边疆面临着外部因素经常性影响的压力。应对这样的挑战,需要一套健全的固边稳边机制、军事巡逻机制、军事管控机制、边境管理机制、基层控制机制、兵民联防机制、驻留守土机制,而这些机制都依托于边境的村寨和生活于边境地区的边民。但在陆地边境的一些区域,以上机制并不健全。生活于国界附近的边民纷纷搬离,其他机制没有依托,边境空虚现象凸显,无人管理的边境小道普遍存在,为边疆稳定和巩固留下了隐患。
    四是境外因素的影响持续加大。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来,境外因素对陆地边疆的影响就呈不断上升之势。随着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发展,而且中国的发展本身也成为全球化重要成果的条件下,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因而陆地边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人员往来也日益密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境外因素对边疆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深,而且逐渐由经济扩展到文化、社会、政治和安全,由个别现象发展为经常化和规模化。其中的许多影响,如人口的无序流动、偷越国境、非法移民、战争难民的涌入等,都蕴含着潜在的风险。欧洲由于大量难民涌入造成的社会矛盾,应该引起必要的警惕。外部势力对边疆基层政权的渗透,也呈上升之势。这些都对边境安全造成潜在影响,甚至成为能毁千里之堤的“蚁穴”。
    五是治理能力不适应形势要求。产生并存在边疆问题,这是陆地边疆的必然现象。陆地边疆除了存在与核心同样的区域性问题外,还存在一系列复杂的边疆问题。在边疆治理中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应对,是实现边疆稳定和安宁的必要条件。为了应对各种边疆问题,我国已经形成了政府系统、驻军(边防军、武警)构成的治理体系,以及如驻村工作队这样特殊的治理机制。但从目前陆地边疆的现实来看,现有的治理体系未必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一是这些治理机制配套和健全的程度仍需要提高,二是作为治理主体的边疆地方政府拥有的治理资源不足,三是国家在边疆治理方面投入的力量和资源都不足、欠账太多。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陆地边疆成为国家整体发展中较为薄弱、问题和矛盾较多、稳定和安全风险较高的区域。在新的形势将陆地边疆地位和意义日渐凸显、国家发展对陆地边疆的期待日渐升高的情况下,陆地边疆问题突出和薄弱的一面也得到了凸显,从而削弱或限制了陆地边疆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陆地边疆日益凸显出来的这样一种“现有”与“应有”之间的矛盾,使陆地边疆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样的状况,又进一步固化了边疆作为国家发展辅助地带的认知和定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