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边疆: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0:11:06 《新视野》 周平 参加讨论
此外,国家对地理空间的开发利用,也进入了全面开发阶段。通过对国家地理空间的重点开发,我国的现代化得到了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得以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又逐渐将不同的发展区域联结为一个整体,促成了对整个国土空间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利用。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国家活动溢出领土范围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国家活动和国家利益所覆盖的空间范围空前扩大。因此,今天的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场域中。如何有效地在此巨大空间中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这样的形势促成了国家对地理空间进行全面开发和利用的高度重视,陆地边疆治理也需纳入到其中谋划。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国土空间”的概念,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在将领土的不同区域纳入到国家治理的总体中考虑和谋划的同时,也促成了对整个国土空间的全面规划。 上述一系列变化,为陆地边疆的开发、利用、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陆地边疆的变化和发展,只能在强有力的边疆治理中实现。也就是说,必须将陆地边疆的美好愿景落实到陆地边疆治理的新格局中,体现于切实有效的陆地边疆治理中。 首先,要制订国家层面的陆地边疆治理战略。把国家决策层在国家治理顶层设计中提出的加强边疆治理的要求,变成陆地边疆治理的具体部署,就需要制订陆地边疆治理的总体战略,并以这样的战略来改变当代陆地边疆治理运动式、碎片化、边缘化的状况,增强陆地边疆治理的持续性、整体性、主体性,规范边疆治理的行动和过程。 其次,要健全陆地边疆治理体制。陆地边疆的治理,是国家的责任,最终要落实到肩负治理使命的政府身上。在国家的边疆治理体制中,中央政府是治理的主导,对陆地边疆的治理负总责,边疆地方政府是所辖边疆区域治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其他地方政府在陆地边疆治理中也须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陆地边疆治理,构建一个完整的陆地边疆治理的多元结构。 再次,要优化陆地边疆治理思维。历史上国家治理中形成的以边疆治理服从和服务于核心区治理的“边缘—核心”结构,当代以解决边疆的族际关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族际主义”取向,仍然对陆地边疆治理发挥影响。但这显然与今天的陆地边疆治理形势和要求不符,因此,必须在国家治理中构建能够实现边疆治理与核心区治理相互促进的“边缘一核心”双向互动模式,并促进陆地边疆治理取向由“族际主义”转向“区域主义”。⑦ 最后,要丰富陆地边疆治理方式。陆地边疆治理的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复合的,应该包括经济治理方式,如资源的开发、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治理方式,如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发展科学教育卫生事业等;边境管理方式,如出入境管理、人口流动管理等;以及安全治理方式,如边境巡逻机制、固边守土机制等。 国家持续加大治理力度,陆地边疆将会获得很大的机会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进而促进陆地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凸显出来的各种边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样一来,就能使陆地边疆的状况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陆地边疆就能为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崛起提供有效的支撑。海洋边疆的治理,就提供了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子。在国家重视海洋疆域并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定以后,海洋边疆治理的力度显著增强,国家在海洋边疆治理中投入的力量和资源大量增加,从而使得海洋边疆衰弱的情况迅速扭转,有效地支持了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的崛起提供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陆地边疆经过全面而有效的治理,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前沿地带、国家外向型战略支撑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结点和通道,进而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在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大和更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