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吴兢撰《贞观政要》

吴兢所撰《贞观政要》很有历史价值。近年来有些学者发表了一些有关论著,我读了颇受启发,现在读读个人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一、吴兢撰书的年代吴兢撰《贞观政要》(以下简称《政要》)及呈书于帝的年代,史无明文记载。近些年来,我国学者有种种推断。我个人认为,吴兢写书的年代是在开元八年至十四年间,再迟也不超过开元十七年;呈书于唐玄宗的时间,大约是在开元十七年出为荆州司马之前。
    《政要》前题“康卫慰少卿兼修国史修文馆学士吴兢撰”。吴兢何时兼此二职?《旧唐书·吴兢传》载:“开元三年服阕,……乃拜谏议大夫,依前修史。俄兼修文馆学士,历卫尉少卿、左庶子。居职殆三十年,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末年伤于太简。《国史》未成。十七年,出为荆州司马。”《新唐书·吴兢传》载:“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史。睿宗崩,实录留东都,诏吴兢驰驿取进梓宫。以父丧解,宰相张说用赵冬曦代之。终丧,为太子左庶子。开元十三年……”据此可知,吴兢于开元三年为谏议大夫,复修史,不久兼修文馆学士,开元十三年已为太子左庶子;十三年前服父丧,按制为三年,则其服丧大约在开元十年至十三年间;开元三年至十年间,还曾为卫尉少卿,其任期可能在开元七年至十年间。另外,吴兢于开元六年还曾被任为著作郎。〔1〕。
    吴兢曾参与校四部书。据《新唐书·马怀素传》,马怀素死后,由元行冲负责校四部书的工作,“(开元)八年,《四录》成,上之”;《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九年)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群书目录》二百卷,藏之内府。”可以推知,校四部书之事,承担具体工作者于开元八年已完成任务,元行冲于开元九年总其成,然后呈进;还可推知,参加校书的吴兢自开元八年始,已有时间编写《政要》。
    《政要》的《序》文提到:“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爱命不才,备加甄录。”经历来学者考证,已知所谓“侍中安阳公”乃源乾曜,所谓“中书令河东公”乃张嘉贞。
    源乾曜,于开元八年五月“迁侍中”,十七年夏“停兼侍中”,其秋“封安阳郡公”,十九年冬卒。〔2〕张嘉贞, 开元八年五月“迁中书令”,十一年一月出为幽州刺史,“累封河东候”,十七年秋卒。〔3〕源、张两人于开元八年五月同时为相,历时三年, 其命吴兢编撰《政要》当在此时,而且很可能始于开元八年,因为吴兢这时已完成了参校四部书的任务。
    吴兢于开元八年至十年,可以致力于撰书;于开元十年至十三年间服丧,更可继续撰写工作。他有这五年时间,加之以往居于史馆,对贞观史事“莫不成诵在心”,以及参修本朝实录和私修唐史的良好基础,又得到两位良相的鼓励和支持,还有史馆提供的优越的工作条件;本人年五十,精力充沛,学识成熟,很可能已基本上完成《政要》的初稿。
    《四库全书总目》将《政要》与《唐书》、《通鉴》的纪事进行比较,发现一些牾,从而得出结论:“史称(吴)兢‘叙事简核,号良史,而晚节稍疏牾。’〔4〕此书盖出耄年之笔,故不能尽免渗漏。”〔5〕即推言《政要》乃吴兢年老时所作,换句话说,乃天宝年间所作〔6〕。他们忽视了考证吴兢写出年代的基本材料,只见树叶而不见主干,显然错误。
    二、吴兢撰书的旨趣吴兢撰《政要》,受源、张两相之命“备加甄录”,只是一个外因;而其内因则是,他本人主动、积极、用心写书,旨在讽谏。
    开元中期,吴兢正当五六十岁,学识、阅世、政治生活都已成熟的年华。他于武则天圣历二年至长安二年间,由魏元忠推荐, 直史馆〔7〕,长安三年参与修国史〔8〕,到了编撰《政要》之时, 已有了二十年的治史经验,尤其对唐史有丰富的学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