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吴兢撰《贞观政要》(3)

按《贞观政要序》“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及源乾曜开元十七年秋才封为安阳郡公的情况来看,《序》文有可能写于是年秋后,还可能在写《序》之时,写了《上贞观政要表》,呈于玄宗皇帝。
    吴兢呈书,希望玄宗“克遵太宗之故事”。此时此刻,思想和作风上已滋长了骄侈的玄宗,对于《表》文“用贤纳谏之美”、“用备劝戒”等语,恐怕不仅听不进去,而且会产生反感;久有宿怨而时正荣宠的张说,更不会支持吴兢,倒是有可能出个坏招。于是,《政要》遭了冷遇。
    《表文》“昔殷汤不为尧舜,伊尹耻之;陛下倘不修祖业,微臣亦耻之。”吴兢满腔的热情被泼了凉水,善良的愿望成了自酿的苦酒。在那个封建专制时代,可说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尽管玄宗还让吴兢做官,但那还有多大意思?他的心冷了,从此再不向玄宗进谏什么,因为直谏又有何用,像韩休、张九龄那样位居宰相说话响的直臣,尚且被冷遇和贬官,何况人微言轻的吴兢呢!史称吴兢晚年老衰“意犹愿还史职”,我想,他本人定会有此想法,也会有所流露,但他并没有向玄宗上表请求。至今我们只见到他的《请总成国史表》,还未觉察他写过请还史职的蛛丝马迹。
    大约自开元八年夏至于十七年秋后的十年间,吴兢以其成熟的年华,满腔的热忱,丰富的阅历,卓越的学识,自《上玄宗皇帝纳谏疏》而《谏十铨试人表》、《谏东封不宜射猎疏》、《大风陈得失疏》,再《上贞观政要表》,以关心社会,关心时政,劝谏玄宗,充分表现出一个政治人物的社会责任心;自欣然命笔写《政要》,至于《上政要表》,充分表现出一个历史学家的历史使命感和史学使命感。
    三、吴兢之书的要旨《政要》的要旨,与吴兢撰书的旨趣(讽谏)颇为合拍。此书既不是一般的历史书,也不是政治史或政治性著作,而是历史人物政治思想言行录,通过总结贞观年间君臣为政之道和思想作风的具体史实,强调戒骄奢、倡恭俭、任贤纳谏等为主要旨趣,这样的政治思想教育性质的书;它深刻地指明了戒骄戒奢、恭俭爱民、任贤纳谏,与骄纵淫侈、横暴残民、拒谏用奸,是正反两种思想和作风,从而导致治乱兴亡的不同结局。
    《政要》共十卷四十篇,篇题既不是按人物,也不是按编年,而是以小专题为名,强调的是戒骄戒奢,任贤纳谏,恭俭爱民,慎终为始,以史为鉴五方面的要旨与要求。
    此书第一卷《君道》、《政体》两篇,是全书的纲领,提出了为政之道的几个要点和要求。首先提出了戒骄戒奢和恭俭爱民。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正其身”,不可“嗜欲”、“纵逸”、以“扰生民”;应当“戒奢以俭”、“纳谏用贤”;必须“先存百姓”,明确“载舟覆舟”之理;明确“守成则难”,才能慎终如始。魏征提出的“十思”,可说是贞观君臣提出思想认识的具体要求。〔20〕任贤纳谏,是第二、三卷《任贤》、《求谏》、《纳谏》、《君臣谏戒》、《择官》诸篇的要点。
    任贤,是唐太宗之能事。他对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马周等八位在政治上各有建树和特点的文武大臣,了解其为人为政,加以信任和重用,可谓知人善任〔21〕。如:魏征原为太子洗马,显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劝建成“早为之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干掉了太子建成而信用魏征,君臣相处无间,臣直谏,君纳谏,影响所及,一时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
    教戒皇家子弟,是《政要》第四卷《太子诸王定分》、《尊敬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诸篇的主题。其思想内容是,对皇家子弟这个封建贵族的特殊阶层,要求安份守己,戒骄戒奢,期望有好的“继世守文之君”〔22〕伦理道德的修养,是《政要》第五卷《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诸篇的主题。要求“以仁主为治”〔23〕,表彰忠义、孝友之士〔24〕,意在要求君臣皆“先正其身”,做出好样子来,达到“国祚延长”的目的。要求以“公平正直”为治,反对“任情以轻重”〔25〕。要求以“诚信”为人为政,反对“诈道”〔26〕。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