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文摘】杨春宇:文明的多重普遍性:社会学本土化的主体、方式与对象(3)


    三、本土化的对象:以西方为主的社会学传统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是一门西来的学问,各国的“社会学本土化”运动都是从翻译西方经典开始,亦步亦趋地开始自己的启蒙课,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在逐渐形成本国社会学主体意识之后,这个对象有时却被忘记了。然而“社会学本土化”所“化”的那个对象其实自始至终从未改变,那就是西方社会学传统。不了解西方社会学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完成我们的“本土化”事业。
    国内的教材一般都会提到,社会学的形成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也有具体的理念源头。西方步入近代以来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两次巨变,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积累起了众多深刻矛盾,爆发出种种社会问题。社会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受到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启发而形成的一门学问。
    按照卡尔·波拉尼的看法,欧洲近代以来的各种变化,包括绝对主义国家的出现,市场经济“脱嵌”,以及工具理性的蓬勃深深伤害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激发了一种“双重运动”,社会由是开启了自我保护的反向机制。
    而甚至在此之前,西方文明早已积累了关于社会和人群的丰富认识,新兴的社会学始于孔德,成于涂尔干、韦伯、齐美尔等经典作家,又在二战后迎来了新一波的发展和转型。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古典文明的影响都是无所不在的。
    因此,对于西方社会学成果的译介和领会应该是一个“新潮”与“古典”并重,不断走向深入和广博的过程。而理解西方学术的古典源头并不意味着要照单全收,而是为了了解西方文明的特点,并借此反观中国文明自身的特点。在中国从事社会学事业,应当知道哪些西方传统是我们必须借鉴的,哪些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局限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概念冗余,而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我们才能以“另一种普遍性”更新并丰富源于西方的社会学知识。
    中国社会学如果能深入辨析诸文明的底色与特征,确实有可能走出一条与西方社会学不同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