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谌利民 王皓田 徐照林:民族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4)


    三、以供给侧改革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战略转型
    民族地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经济发展中暴露出资源依赖、外部投资驱动、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并重不够等缺陷,对于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极为不利,究其根本原因是出在了供给侧。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型升级期,民族地区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及特殊的演进路径重新定位发展模式,以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
    (一)以平等为核心建立国家战略保障。经过40年的改革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坚持市场化取向,并且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制度红利,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以市场为取向、效率优先的改革是过去几十年改革的共识。在改革过程中,问题或危机倒逼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目标取向、价值导向可能是违背的,短期的应急举措和长期的改革方向也会有矛盾,一味地以问题导向进行改革从中长期来看会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因此,国家需要建立以平等为核心的战略保障。一是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即建立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国家改变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的考核体系,在注重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引导与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主体。二是竞争机会平等,民族地区各市场主体有机会进入各经济领域。这就要求国家不能把民族地区定位为原料和原材料的输出地,改变之前的垂直分工格局,从政策上引导民族地区横向分工与产业衔接。三是公共资源使用平等,要加快国家公共资源平等使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四是城乡要素交换平等,国家要改变城乡要素不平等现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双向流动,加强互联互通,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五是公共成本分担平等,国家要以平等为导向推进税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民族地区制度性交易成本,关注民族地区环境成本,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环境问题内部化。
    (二)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解决产能过剩。民族地区以资源为依赖的经济发展方式,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推进去产能成为目前的首要目标。要通过合理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要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合理干预与减少阻碍经济主体活力的制度性因素,发挥企业的主体能动性。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建立利益引导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资源型僵尸企业退出。二是制定民族地区煤炭、钢铁产业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法监管,冻结新增产能审批。三是搭建对接平台,提高民族地区存量产能自产自用。四是在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促进民族地区产业合理布局。
    (三)以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弥补发展短板。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准确定位产业改革方向。从供给侧出发,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一是推动农牧业现代化进程,通过以现代农牧业为核心,推动新农村和新牧区建设。二是民族地区以资源和原料为优势,建立从开采到加工的纵向产业体系,形成以此为中心的主导产业群。三是要优化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串联起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公路与铁路网,打破民族地区地理封闭与空间约束,同时也要注重人力资本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从而提高民族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四是要培育内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以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关键,鼓励民族地区企业与中东部乃至国外先进企业合作,同时也要建立民族地区内部以及跨区创新合作、利益协调机制以及技术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五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要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实施旅游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加强金融服务业与制造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步伐。
    (四)以城乡并重为支撑推进一体化发展。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不是以城市为中心,也不是以农牧为重点,而是以城乡并重为支撑,加强城乡的资源流动与协作交流,统一城乡经济布局,构建集中协调的产业体系,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统筹大城市、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乡村协调发展。一是以大城市为空间载体,培育现代新型产业集群和服务业集群。发挥民族地区后发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积极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和手工艺产业,打造基础服务、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二是以中小城市为依托,改造提升民族地区传统产业,建立现代制造业集群。三是以小城镇和乡村为载体,充分运用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地理地貌、气候物种等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牧业产品供应等,形成小城镇与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通过民族地区城乡并重发展,加强城乡互动交流,才能改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城乡资源互补性差的缺陷,从而持续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从供给侧改革加速民族地区经济转型是民族地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获得持续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如何做好民族地区供给侧改革,需要从国家战略保障、资源合理配置、产业优化升级、城乡并重发展等多维度、多层次,打出改革的“组合拳”。这既需要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也需要处理好外部依赖与内生驱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存在于民族地区经济中的症结,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