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坤是20世纪著名考古学家,长期任教于剑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以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享誉国际学术界。不过,郑德坤早年是以研究《山海经》扬名于学界的。他在1932年《史学年报...
清华简《系年》对于研究两周历史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但在一些具体问题如“周亡王九年”的含义确定上,学界存在较大争议,李学勤、晁福林、朱凤瀚、李零、徐少华、王晖等都曾就...
“历史”是青年卢卡奇理论视域的核心问题,不仅构成了卢卡奇解读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石,而且搭建了批判资本主义现实和意识形态作为“自然规律”的理论维度。德文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吴楠)近日,以“互关东西,构学术“‘巴别塔’:艺术史与艺术史学理论建构”为主题的“2020·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第三届)”在南京举行。来自17所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对公众史学的理论探讨与史学实践均取得可观成果,但在专业性与公众性的统一上仍需进一步提升。公众史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联合史学界和社会中有...
科技史家李约瑟所制《科学词源表》,全称《科学思维中一些重要字词的会意词源表》(会意词源指具有独特象形会意体系的汉字,区别于拟声的西语字母文字),来源于《中国科学技...
“礼”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清理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了古老的“礼”观念,赋予...
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到大运河文化带,再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其实施方式始终离不开“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是一类活态文化遗产已得到各方认同,国家高度重视大运...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士大夫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对屈原的研究发轫于战国末期,形成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内容提要: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发展,孕育了中国史学的连续性发展;中国史学的连续性发展,以其固有的特点即史官、史馆制度的存在,撰写本朝史、前朝史的传统和史学家对自觉的史...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张娓)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宗教史家、教育家陈垣先生在史学理论、文献学、校勘学、中西交通史、元史、民族关系史等领域为新中国史学发展做出...
作为当代西方史学的重要分支,大西洋史学主张把大西洋内部及其周边的岛屿、国家和区域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在大西洋史学家看来,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历史叙事有着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不断向纵深开掘,已在政治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对晚清政治与国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更深入的考察。进入近...
摘 要: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在学科结构中属于同一个二级专业,这其中反映了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探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关系,首先应当跨过一个理念的门坎,即区分“历史理...
历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并在中文、历史、哲学系授课。众多学生有幸亲聆...
内容提要: 关于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特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西方学界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理性,没有哲学。前辈中国学者在物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都发现了中西文化存...
摘 要: 以叙事主义为主导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强调历史认识的想象性和历史表现的故事性,将历史真实性问题转化为意义之赋予和效用的问题,丰富和改变了有关历史实在的讨论方...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研究殷商时期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在甲骨学研究领域,甲骨缀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体现了学者对甲骨材料搜集...
编者按 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新方法,心态史将人们的价值观念、精神活动等纳入研究范围,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视角,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揭示人类历史的整体风貌。心态史研究不...
摘要: 法国大革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图像资料,19世纪早期收藏家和艺术史学家就开始收集编撰大革命图像资料。法国大革命的图像史研究至今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传统史书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