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藏族作家的作品里剥离了对藏区的猎奇目光和围观效应,从藏族文化的深层次入手,让人们看到了祛魅后的藏区的真实面目、时代巨变给藏族民众带来的情感体验、人生观价值观在...
内容提要 :政策内容规划是外语教育规划研究的重中之重。研究从课程实施方案、教师教育培训、外语考试测评及教研工作计划等微观政策内容层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考察民族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宁夏大地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长城博物馆”...
2021年伊始,“西藏兄妹”索珍和加措在抖音平台上的首场直播带货爆红网络。1月3日晚,他们通过两个小时的直播,带动藏香的销售额达到114.7万余元,成交件数达3.46万件。 截至今年...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确立了普通话...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异地安置与适应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生态移民群体如何得到合理的异地安置,如何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移入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本...
摘 要 :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形式,区域研究始终面临着探索情境化知识与构建普遍性理论之间的内在张力。而要克服这种张力,在区域研究中推进中层概念的创新,或许是一重要途径。...
家,太冷了!一间间杈杈房漏风又漏雨。 地,太瘦了!一片片荒坡收获玉米一箩筐。 路,太远了!一条条回家山路攀爬一晌午。 多年前,从滇西北到滇西南,千里边疆万道山,在云南...
内容提要 :民族自生系统论将多民族的文化认同体视为有自我分别和转换的边界,能够自我增生的文化系统。这一理论范式将民族文化系统视为后结构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从...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白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摄制的8集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25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该片...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进程促使了边疆治理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内敛式边疆治理的思维取向难以适应边疆空间上的变化及边疆社会发展,亟须树立新的边疆治理研究思路。这需...
摘 要: 民族事务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制度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与西方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和结果对比,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是最进步、最成功的。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必须...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从“走出去”战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各行业领域“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逐步深入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经...
总结当前人类学的学科发展现状,无论是在文明与社会结构的比较方面,还是在更新认识视角和思想路径方面,中国人类学都表现出更为详细、深入的批评能力。在对文明、国家、民族...
内容提要 :我国民族教育研究有三大理论范式,其一是“整合范式”,依次有“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和“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其二是“生态范式”,包括“位育观”“文化自觉...
内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自远古以来,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美好家园。内蒙古作为中国...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但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界对其理解不一、冷热分明。文章从思想渊源、主体动机和实践路径三个层面,探...
摘要 :中国边疆学术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历经三次边疆研究高潮。民国以来,不少学人致力于边疆研究的学科建设,持续呼吁构筑中国边疆学,形成了多种学科建构话语。中国边疆研究...
内容提要 :边境在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中地位与功能日渐彰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民国家认同意识的塑造和强化成为边疆治理的重要议题。伴随着边境地区社会文化变...
内容提要 :云南沧源勐角乡由多族共庆的泼水节在节日启动、集体活动入场及打摆圈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秩序景观。土司治理时期形成的族群阶序结构是形塑节日秩序的深层历史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