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与读书,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尽相同,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说读书,带有随意性,例如"开卷有益"、"多识前言往行"之类,就体现出读书不及治学的要求那样严格。治学应有一定...
陆平正好是比我入学晚几个月调任北大的。大约是彭真嫌原来的校党委书记江隆基领导反右不力,由陆平前来加强领导。加强的结果当然是在处理右派的阶段,增划了大量新右派。江隆...
父亲溘然长逝已逾周年,他的音容笑貌仍然长留脑际。他一生中酷爱读书,悉心藏书,勤奋著书的一件件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发白心不改” 我们兄妹小时候,和母亲生...
燕园第一位哈佛博士——北大教授齐文颖追忆父亲齐思和先生的学术人生 陈远(《新京报》记者)文 发表:新京报;学术交流网2005年12月29日转发 齐思和(1907~1980)字致中,山东宁津人...
行年六十有五,已是标准的老人。人到老年,思考和理解力尚可,而记忆力的减退,自不可免。回顾1957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旧事,很容易引起人们常说的往事...
许倬云博士,著名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祖籍江苏无锡,1930年7月生于福建厦门。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史学系,1956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62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人文...
在姚梅镇先生仙逝前后,武大历史系的吴于廑和唐长孺两位先生先后于1993年4月和1994年10月去世。吴于廑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当年的武大“哈佛三剑客”...
海外历史学大家回忆求学生涯,难忘傅斯年、董作宾、王世杰诸先生指点 行动上的障碍并没有成为许倬云学海行舟的阻碍 许倬云,海外华人历史学家代表 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
在国内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中,刘祚昌教授在学术和治学精神方面,可谓独树一帜。 一 刘祚昌教授1921年生于辽宁省辽县一个耕读世家。父亲刘国廉是清末贡生,在文史方面造诣较深,长...
问:除了在理论上的研究之外,您还致力于把全球史观写进大学教材的工作。现在,您正在着手对吴于廑、齐世荣先生主编的世界通史教材的15—17世纪部分进行修订、实际上是对齐先生...
一 王觉非教授1923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县太行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因父亲在郑州一家报社工作,7岁时便与母亲一道来到郑州,进入了郑州县立第一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河南沦陷,...
问:您打算日后撰写一部新的《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研究》,但是您那部《等级制度与生活方式――西欧中世纪社会史》一书刚完成不久并且即将出版,为什么又要开始启动这样一个...
其次,对中西思想文化交流领域诸多他人所忽略的问题,方豪尤为注意。明末清初七千部西书流入中国,无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事。但方氏以前,治中西交通史者对此知之甚少。为此...
转自“中国世界中世纪研究” [关键词]刘新成,访谈录,世界史 [中图分类号]K10[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0457-6241(2005)010-005-08 采访时间:2005年 8月 来访地点:首都师范...
方豪(1910-1980)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在中西交通史和宗教史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作出了开拓性、奠基性贡献。本文主要就其丰富著述,对其在中西交通史领域的学术成就、特...
端木正父女:中大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端木正,1920年生。曾任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仍任常设仲裁法院(海牙)仲裁员。1951年任岭南大学历史政治学系副教授兼代系主任,后任中...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许多当代中国人脑子里,历史是一门死的知识。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从小学开始接受历史的灌输,一直被灌输到初中、高中,然后如果运气不好,大学进...
叶秀山先生70岁了,他的职业化荣誉头衔有一堆:哲学家、美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翻译家等等,每个头衔都跟学问有关,除此之外,叶秀山身上还有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
即将远行,前来辞别,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谈起种种郁闷,似乎愤愤不平。其实,学术界的浮躁之气、暴戾之气、江湖之气,早已人所共识,不必为此大动肝火。能在这样的氛围中修...
李济(1896-1979),湖北省钟祥县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次年改读人口学专业,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哈佛大学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