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陈寅恪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七年。寅恪先生的母亲是我唯一嫡亲的姑母;寅恪先生的胞妹是我的内人。他的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是晚清有名的诗人;...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精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一个真正当得起“国学大师”称号的人。 季刚先生精研小学、经学,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镇。也许是因为他的学问太...
如果光看钱端升1949年之前的人生经历,那么钱端升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铁骨钲钲的勇士的形象。这位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深受费边主义的影响,始终秉持学者的天职,...
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复校,张伯苓校长任命陈序经为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政治经济学院学生人数占全校一半左右,下属的经济学系和南开经济研究所是...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
问:我想了解您未来的一个研究计划,不知您能否大致谈一谈? 答:我目前的研究和未来的计划比较有关系的,有前面提到地方武力、地方精英、家族。以后的研究可能会走向两个方面...
[内容提要]本世纪30~40年代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著作等身,其中以《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三书最为重要,学术贡献非同一般。柳先生不但“学问功夫...
八 问:1996年,我看邓广铭先生自选集的序言,其中有一句话,说自己学术领域的形成,除主观上的原因外,在客观上:“则是我所居处的人文环境、时代大潮和我国家我民族的现实境...
在读博士生的期间,张先生也曾要我们帮他写文章。这类文章的情形是这样:张先生已经就此题目写过论文,但刊物索稿太多,故张先生要我们照他已发表的论文的意思,再重写一遍。...
结果 “半个蚕茧”,波谲云诡。 就在海峡这边极力否定之时,东邻扶桑有学者开始辨正去讹,缜密考证。藤井守一在他的《世界的纺织技术和美的源流》一文中认为,与蚕茧同时出现...
问:前一段时期,台湾学者关于区域社会、地方势力、士人家族及其与基层的社会关系,多注重南方地区的一些个案研究,可是又受到各式各样的限制。关于这些个案研究和通论性研究...
反戈 政权易迭后,李济在大陆的影响逐渐销声匿迹。 他主持安阳多次发掘的巨大成绩,是国人的骄傲,也见于南开教书时的老同事范文澜1942年在延安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到194...
岂弟君子教之诲之 ——张岱年先生与我的求学时代 我最早读张岱年先生的书,是在1977年秋天。当时报考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1977级的研究生后,招生办公室寄给我一份招生...
采访时间:2004年9月11-15日 采访地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编辑手记:关注世纪之交历史学的发展和演变,似乎不能不更为留心国际、港台的史学发展动向。无论是沉潜求实,或是在科...
山西运城市东北二十来公里的夏县西阴村,原是一个偏僻的村落,却因李济先生1926年的一次考古发掘而驰誉世界。 当年,李济经过一个半月的辛苦发掘,终于认定这个西阴村遗址是属于...
“四人帮”被抓后,1976年10月21日,郭沫若发表了《水调歌头 大快人心事》:“大快人心事,楸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
原载i:《读书》,2006年第6期 近十来年里,何兆武先生和我都在清华大学教书,虽然说起来算是同事,但因为他很早退休,所以,见面常常是在同去办公室取邮件的时候,或者是在清华...
来源:新京报 现在提倡创新型社会固然很好,因循守旧是社会不能进步的主因,喜新厌旧也是人类的本性,惟其喜新才能创新,惟其创新才能发展。但在学术领域里要事事创新,时时创新...
2006年,是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中共党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和中共党史系的奠基人和创立者之一何干之先生百年诞辰。谨撰此文,以纪念这位红色...
黃:老師剛才所談的包括了很多層面,涉及到傳授怎麼樣的歷史知識,歷史本身要包括人文關懷,變成一個載體。如果在實際教學方面涉及到層次的問題,傳授的東西愈是加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