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第三次进监狱呢? 贾植芳:“一二·九”抓进去,是共产党嫌疑分子。1947年在上海被国民党中统特务抓进去,说我是共产党的忠实走狗。中统特务提了一个办法,让我在《...
初到上海,应陈子善之约到季风书园会面,意外地找到贾植芳的著作《早春三年日记》。这是贾植芳1982年1月至1984年12月的日记,是他平反后回到复旦大学初期的记录:读书,教书,交游...
热情的闻一多 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思想大多初步觉醒于十二三岁,到二十四五岁思想定型,形成比较成熟、确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此后或许能有纵深的发展或者细节上的改变,若是有本...
我这个人本事不大,运气却不错,结识张思之先生并成为他的忘年交,是我一生的幸事。我知道先生喜欢我,而我对先生,也不仅仅是景仰,还有,我喜欢他!八十华诞庆典上,先生以...
我想通过半个世纪来接触吴老(承明先生)及其论著的几件事,谈谈受到的教诲与留在心目中的形象。 一 我在当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学习吴老关于外国在华资本问题的著作。 1955年下半年...
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1816年10月在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史课程的开讲词里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忙碌于现实利益和日常生活琐事,“阻遏了我们深切地和热诚...
问:你是怎么把新的方法应用于你的研究的? 答:我自己的学生也不时询问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但我的回答总不能令他们满意。少年时读鲁迅的书,印象很深的是他认为写作的本...
吴承明先生和汪敬虞先生都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经济史学界泰斗,都是我们的好老师。十年前在庆祝老师们八十大寿会上,所里曾要我代表中青年后学致词,我当时曾因两位老师古稀之后...
在50年代的北京大学,每年新生入学时,各系都要举行大规模的迎新活动,在西语系,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毕业班的老大哥带领新生在校内整个燕园里走一遭,三三两两,边走边介...
凡关心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美国“头号中国通”费正清的名字。费正清生前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兼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
[转自学术交流网] 忆先师吴文藻和师母谢冰心 刘绪贻文 发表:《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6月号(总第20期);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讨论/2007年7月15日发布 吴文藻先生是1923年怀着“教育救...
口述◎梁文蔷 记者◎李菁 作为梁实秋的幼女,现定居于美国西雅图的梁文蔷也已是七旬老人。营养学博士梁文蔷并没有“子承父业”,但来自父亲生前的鼓励,一直成为她勇敢地拿起...
[按:我所敬重的龚育之先生走了,他还不足78岁(1929.12.26-2007.6.12),他走得太早了,他有病在身多年,又不知疲倦的工作,我们是多么希望他晚点走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龚育之是我党继...
冬逝春来,先师郭圣铭先生溘然远行,不想已倏忽一年了。先生虽届九旬,步入风烛之年,然乍一闻悉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噩耗时,仍不免心头一沉,顿然语塞,真不知说什么才好。 郭先...
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各位朋友: 今天是中国经济史学界德高望重的吴承明、汪敬虞二位先生九十华诞,这是中国经济史学界的一件幸事,非常感谢吴门的师兄弟们把这个机会给了我,...
涂厚善先生,字瀚池,1919年生于湖北武汉市。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曾从事教学。1949年又考入中原大学,结业后留校于教育学院(不久与华中大学合并为华中师范学院,...
尊敬的吴承明老师、尊敬的汪敬虞老师 诸位专家、学者、领导、朋友们、同志们: 值此庆贺两位老师九十华诞的美好日子里,我自己并代表中国经济史学会,衷心祝贺两位经济史的学术...
作者简介:金剑昆,北京市通州第三中学历史教师;郭韡,首都博物馆地方文献中心馆员。 问:是什么原因使您最终投身于历史教育与研究的? 宁可先生(以下简称宁):我对历史是很有兴...
被徐志摩赞为“刚毅木讷,强力努行”的他,曾是哈佛大学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哲学博士。学成归国,他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考察,使现代科学考古进入中国;他创造的田野科学考古方法,至今仍...
幼年丧母,老年丧妻,有谁遭遇此人生大不幸于一身却仍然生命挺拔的么?三十年战乱,二十年运动,有谁经历此人生之颠沛起伏而依旧矢志不渝的么?叫我说,那就是冯中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