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海内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话语模式:一是“冲击-反应”模式,由美国历史学家马士(H.B.Morse)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和费正清(J.K.Fairbank)的《中国对...
甲午战争,日本以一个小国打败了历来以天朝大国自负的中国。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予极大的震惊、刺激,也震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界。中华民族群体觉醒从此开始了。其最有代表性的是...
所谓“浦口条件”,指1908年1月清政府与英国华中铁路公司(Chinese Central Railways,Ltd)和德国德华银行(Deutschg-Asiatische Bank)签定《津浦铁路借款合同》时所确定的有别于以芦汉铁路借款...
晚近中国之政治家,其受西方民主思想之影响熏陶,盖无出孙中山之右者。他早年即受西方思想文化教育,革命时期流亡欧美日本,对欧美民主制度及政治生活,可谓熟悉而又向往。然...
准确地说,二十世纪的中国问题与难题都直接导源于十九世纪,尤其是1894年甲午战败之后的最后几年。因此,当我们回顾二十世纪的中国发展时,不能不从甲午战争讲起,不能不追论十...
光绪初年,俄商偷运砖茶非法倾销蒙古地区。这种砖茶是以红茶末为原料,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压制的。比中国山西商人运往蒙古地区销售的、用绿茶和茶梗制作的质量要好。由于俄商是...
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一个新形势与新局面的,非本文选择的两位人物莫属了。梁启超、陈独秀两人在年龄上仅差6岁,却分别成为戊戌与...
自宋元至明清,中国的工商业市镇有了较迅速的发展,而明清江南地区的市镇发展尤为研究者瞩目,但在这样一种从乡村脱胎而来、却又没有在帝国行政体系占据一席之地的新型聚落中...
华夏文明即中国文明或中华文明。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甘肃建设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青地区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探索当地文化...
在辛亥革命时期,黄兴对政治道德的注重,是同盟会一代人中比较突出的。黄兴既有对道德规范的提倡,又有对道德的自我修养和实践。 据说,黄兴曾对人说,他在从事革命之初,就注...
张光直先生前些年在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的局限性和中国历史(以及其他非西方史)在社会科学上的伟大前途”这一问题时提出,由于既存“社会科学上所谓原理原则,都是从西方文明...
回鹘是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属于北方突厥族系的部落民族,其远祖应为秦汉时期活跃于漠北和西域的丁零。后来,丁零演变为铁勒、高车等,南北朝时作乌护、乌纥或袁纥,隋代作...
甲午战争是康有为近代化观的转折点,它使康有为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此前的近代化。在中日对比的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了变政的主张,他融中学西学、民主民本为一体,创立了...
辛亥革命时期,严复在写给梁启超的信中,明确阐述:“亿昔居英伦时,与日人伊藤博文氏同窗数载,各与国事,皆有同感。”但伊藤博文回日本后,备受当局的赏识,“所学竟成大用...
湘军的兴起,不应当仅仅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太平天国战史的角度来诠释。作为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诸种因素交汇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作为一个势力集团,它对...
李鸿章是一位“变法”论者,他把“内须变法”①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纲领性口号,采取了一系列变通“祖宗之成法”这样触动时忌的措施,要求把具体的洋务的兴办与某种程度的...
杨度是民国初年政坛上为人注目的人物。他力倡君主立宪政体,组织筹安会,效劳于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活动,故梁启超把杨度等人的筹安会活动斥之为“鬼域出没”[1];袁世凯洪宪帝制...
“练军筹饷”是晚清政府意图挽回颓势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军事方面的努力,希望通过编练新军来支撑摇摇欲坠的统治。在编练新军过程中清政府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结...
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清政府在军队中进行了长达17年的军制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到军队建制、部队编制、兵役制度、训练内容和管理教育等方面,使中国军队“向近代化阶...
光绪乙酉年间(公元1885年),清廷内部进行了一次“海防筹议”。(下文简称“乙酉筹议”)这是继同光之交“海防筹议”后的又一次大“筹议”。近年来,史学界对同光之交“海防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