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在199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2001年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大会上都作了重要讲话,在1997年中共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回顾20世纪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时,也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领...
本报漳州二月十四日专电 天地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创始人是谁?为何会在中国大地产生?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近年来,这个国内外史学研究的热点,经过海内外专家、学...
一、关于翁、李之隙的缘起 讲到甲午战争,讲到帝后党争,翁(同和)李(鸿章)间之仇隙,似乎已是昭然若揭,为史学界所公认的了。这方面最典型的论著要数台湾的庄练先生,他在...
提到唐才常,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他的自立军,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唐才常在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及活动,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题目作一探讨。 (一) 唐才常,字伯平,号佛尘,...
清末川边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和清末西藏实施新政密切相关。清政府在川边进行改革,既是为了抵御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也是为了解决川边存在的问题。从进程上说,它经历了三个...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是一个老题目,检索过去的研究,对其归根到底的评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肯定与否定。肯定者认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根本不同于日本帝国主义在当时所...
杨秀清“代天父传言”是太平天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既强有力地推动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又不自觉地演变成为恶化领导集团内部团结的潜在毒瘤。它在太平天国革命史...
一、前言 本文研究的是民初商会的舆论表达(注:以报刊为主体的媒介乃是晚清公共舆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术界对此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如刘增和的《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舆论研...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之一,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制度,突显出古代传统家训培育个体品德的影响力和渗透作用,它通过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环节,将社会普遍的道...
中日文化交流 甘慧杰译 编者按: 本文是依田熹家教授在翻译本所研究员熊月之的《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一书时所加的解说。依田熹家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他在《解说》中认为,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以及西方文化的传播等种种原因,传统文化不能不发生变化。传统文化在近代演变的历程,给人们...
明朝末年,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在传教中,不仅带来了西方的思想、艺术以及科学,而且还把西洋记录日期的方法——瞻礼单传入中国。经过传教士的训练,基督徒学会了...
严复与梁启超,均为维新运动时期旗手式人物,彼时二人一居津沽,一居沪滨,倾心力而拯华夏,凭报章而发危言,此响彼应,实思想界之双子星座也。但随着历史进程之渐变,二人歧...
一、发现吴大澂佚文史料的经过 吴大澂是晚清著名清流派官员及著名金石学家,关于他与沙俄会勘吉林东段边界争回被占领土以及甲午战争时期率领湘军出征等事,学界已有若干研究,...
李鸿章是早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倡导者,他积极引进大机器生产,旨在“稍分洋商之利”;他醉心于“官督商办”,阻碍了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发展。他虽然大力呼吁“变成法”,但却反...
中国古代帝国对政务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靠公文书运作进行的文书行政。公文书运作系统总体可分为上行文书和下行文书两条线索。臣民向官府和君主奏事以及下级官府向上级...
在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君子不党”是士大夫政治的重要标识。然中国士人却又向有结社之习性,明清时期尤盛(注:参见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让王》篇是庄子后学的一篇重要著作,前人或将其斥为伪作而摈弃,实失于详察。今试通过此章的首章所述让王之事的若干问题的考析,进而论析庄子后学的思想转变,并考证此篇所...
张学良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抗日救国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对此,学术界已有大量著述,且基本形成共识。但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张学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特...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民族女英雄秋瑾,她是中国民主革命领先的女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的旗帜。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她题赠了“巾帼英雄”的挽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