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期,西方现代文化的大潮伴随战火大规模涌入中华国门以后,逐步引起了中国固有文化各个层面的演变,作为精神文化深层结构的人的观念也逐步渗入新的因素,发生了根本...
一、《朋友书仪》的内容组成及月贺仪的发展 敦煌《朋友书仪》是月仪形式的书仪。但传世月仪一般只见到有一组十二月书札,《朋友书仪》的内容却显得比它们更丰富。书仪的开首部...
郭嵩焘因思消除“洋患”而开始关注洋务。他通过“读书观史”和对西方的考察,从对洋务的“茫无所知”①变而“确有所得”②,对西方国家有了较多的真切了解。洋务新知,帮助他...
一 在辛亥革命时期新旧交替的总体格局之下,学术文化领域也呈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活跃场面。如果说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学术新潮还处于萌芽状态,那么,20世纪初期的10余...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国内十四省留学于日本的三十六名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了“留东清真教育会”。第二年,该会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办刊物《醒回篇》,这...
1900年夏天,华北某些地区的基督教社群组织了教会武装,与义和团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的武装活动是这一地区历史悠久的集体性暴力活动的组织部分。外国传教...
1851年,太平军从广西出发北进,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发展。清政府八旗、绿营兵根本无法抵挡其进攻。1853年1月,咸丰帝令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湖南团练。从此,...
历史百题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明治政府利用朝鲜问题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而西方的主要列强则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这次战争。西方列强的纵横捭阖,严重地影...
中国的契约华工出洋,始于18世纪之后,在19世纪50年代后进入高潮,至20世纪30年代才告结束。在这前后约200年的时间里,出国的华工逾一千万人次,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
文史研究动态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
自袁世凯死去后,北洋军阀首先分裂而成三大派,加之原先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民初军阀林立、割据的政治局面。至于军阀割据之所以形成的原因,论述者很多。梁启...
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在历史学学科的意义上,属于断代史。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它拥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1949年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
1944年9月提出的联合政府口号,是整个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的最高政治要求。这个在抗日战争末期提出的口号,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了出来。 联合政府的口号所要否定...
19世纪60~70年代间,当洋务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的时候,台湾由于是后开发区,没有引起清廷的重视。但自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和中法战争以后,台湾的战略地位就愈显突出;清廷为了...
就整个中日关系而言,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大部分。关于古代和现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均已有人专门论及。但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迄今为止,除苏崇民先生在《关于...
1927年国民党反共后,尤其是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后,在形式上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国民党内部理应团结一致地从事建国工作,使国家面貌、人民生活有明显的改善。可是,自...
众所周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者于19世纪中叶先后发动了两次罪恶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后起的日本帝国主义悍...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至天京由洪秀全命其总理朝政不久,提出了《资政新篇》。本文拟就这两个文献各自所涵括的内蕴、起到...
张相文(1867-1933),字蔚西,晚号沌谷居士,江苏泗阳县人。他是我国近代科学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和近代科学的先驱,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学术界已有公论。惟其...
(一) 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既是政治家呼风唤雨的神圣口号,又是众多学者所热衷的带有信仰性质的理论,更是广大社会芸芸众生的朴素情结;他们为之热血沸腾,出生入死,却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