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究竟指什么?它的时间范围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比较早一点,认为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另外一种说法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
由于中国的文明传统,清王朝长期在对外关系上以“天朝”自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作为中华帝国国际秩序的“天朝”体系...
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吴宓等文化立场不同的趋新学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过去书院制的优点——自由讲学。他们都看到废科举以后的新教育出现了根本性问题,...
1932年4月2日爆发的两当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进行武装革命的重要实践,影响深远。习仲勋在该部开展兵运工作两年多,在起义的准备、筹划和领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成功起义...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的重大改革。就这次改革的指导者而言,多多少少是以明治维新的日本为蓝本的。而作为邻国的日本,出于其政治、外交、军事等诸方面的考虑,...
以思想建党为核心的百年党建在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强大的一个重要秘笈。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名人对郭嵩焘的评价,正是对他的湖湘文化地位的高度肯定。郭嵩焘本人对湖湘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因此,作为湖湘文化洪流中的一员,站在那个时代看湖湘...
摘要:艾尔曼在他的《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中,意外地把具有役籍性质的明代进士的户籍,给人以误当成家世之感,使得本怀疑科举社会流动率的艾氏自己的统计,比“流动派”...
摘要:由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的演进脉络来看,从庚子事变后梁启超向国人介绍西方列强的“灭国新法”开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就已将帝国主义问题作为思考中国内外状况的重要...
今年(2015)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涌现出大量学术成果。总结这些学术成果我们会发现,随着...
内容提要:1942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编订以“二十二个文件”为中心的学习文献,规范政治学习范围,推动全党更准确地领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精神。此后,党内政治学习...
【内容提要】1921—1925年,因推行质量优先策略,中国共产党发展缓慢,难以建立群众性政党。从1925年起,中国共产党改行数量优先策略,放宽入党标准,采用多种方式主动吸收成员,...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提 要] 民国前期的农民离村在当时和后来都得到较多的关注,产生了不少调查材料(包括数据和描述)。然而向被看重的数据其实不甚可靠,使用须仔细斟酌;而调查中的表述和时人的...
摘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研究系参与1920年代初的湖南自治运动,除践行地方分权的政治理念外,亦符合研究系自身发展之需求。研究系在湖南有一定势力基础,尤其是曾任保定军校校长...
中国抗战时期的伪政权与沦陷区,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产物。沦陷区既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的占领区,又是日本扶植之下的伪满洲国、华北伪政权、伪蒙疆政权与汪伪政权的辖区...
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辛亥革命终结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也是相当独特的。它既不是像16世纪荷兰革命、18世纪美国革命那样,由脱离帝国独立的若干地方单位联合成为新的国家...
摘要: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中对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中所使用的“中华民族”观念的批评,反映了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立宪派在“民族建...
今年(2014)是甲午马年,正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 回首120年前甲午战争的历史伤痛,不是为了在伤痛上撒盐,而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为了建立西北地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支援陕甘宁边区的自卫战争,从1946年7月开始,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领导甘肃各级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游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