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随着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等文化论争的展开,中国文化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起步并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史研究遽然冷却,思想史、文艺史研究取代了文化史...
【内容提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形成以军事委员会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战时体制。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负责军队政治工作的同时,接管了战时民众工作指导权,这意味着军队开始...
摘要:公共行政学发源于美国与西方现代性的政治文化情境,试图以「客观」、「科学」的行政模式,作为理解与实践政治的框架与门径。此一理念为五四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大力提倡。...
【内容提要】1937年8月中苏缔约后,国民政府基于错误的推演,寄希望于以苏联参战实现军事胜日的“苏联路径”。两个月后,随着推演的落空,很多人转向以“倚德议和”为目的的“...
内容提要: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加速了1920年代之后社会的变革烈度。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解释体系中,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界标,...
【内容提要】 民国初期的安源已形成以萍乡煤矿为主,地方军政绅商等势力共存的权力格局。20世纪20年代初,中共在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现实环境实行灵活的革命策...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观念研究述评 俞祖华1 贺雪 (1.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要】1988年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
内容提要: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乡村宗族组织在不断的自我复制中强化完善、调整结构、增强功能,形成了一套适应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特别是形成了血缘关系纽带...
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研究综述 俞祖华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与有关话语在清季与民国时期即已发酵,“九·一八”后更是广泛流行。但一直到上个世纪...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结果,其中国民党及其军队主要负责正面战场作战,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主要负责敌后战...
一、学术史与本文之旨趣 1898年即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政变,是近代史研究中的常青树之一,常议常新,有关论著连绵相继。其中的原委,首先是戊戌维新的核心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事...
【内容提要】1933—1945年,七三一部队秘密进行了大规模反人道、反文明、反伦理的人体实验。美国在二战之后记录和整理的日本生物战和医学实验数据资料中,涉及人体实验犯罪的史...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是五四后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历史虽然不短,但学界一直缺乏理论上的自觉,缺乏该学科自身的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科体系、学...
一、徐桐的提议与清廷的用意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即1898年,正是清朝内外多事之年。德国占领胶澳,俄国、法国、英国也紧随其后,对大连、广州湾(湛江)、新界、威海提出了租借...
一、学术目的与方法 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改革的一次实验。在此期间进行的一项重大举措,便是允许司员士民不受限制地上书。这样的做法,在以前的历史中...
一 问题的提出 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公车上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所有的近代史著作对此都有大体相同的描述,并赋予了许多意义。 然而,各种论著对于“...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也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作战条件困厄、战场情况瞬息...
【内容提要】 两位作者从宋少鹏已有的研究切入,在比较政治学的视域下讨论中国的妇女运动与政党/国家的关系,国家女权生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当代演变。在长历史中,宋少鹏分析了...
摘 要: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
内容提要:工资指数和生活费指数是衡量特定社会群体收入和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的学术机构和政府机关曾编制有数十种工资和生活费指数,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史料,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