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派亦称乾嘉汉学,或朴学与考据学。由于它是清代居支配地位的学术思潮与学术流派,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因而在近年来兴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中,...
清代的“野史”是代表中国封建社会野史发展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中国野史集大成之作。上海书店印行的《清朝野史大观》一书,是“清一代野史的总汇”(《清朝野史大观·编辑凡例...
五、知人论世 钱氏的“实事求是”,还包含评史事、论人物的内容。 一般以为考据学者是为考证而考证。其实不然。钱氏考史,往往表示己见,发表议论。他强调“实事求是”,言论...
钱大昕,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逝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18世纪中国的杰出学者,乾嘉时代的史学大...
所谓“进化论”,是一种认为世界及其中的事物,尤其是有机界,不断地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的学说。这种学说早在启蒙运动时就作为基督教创世和设计说的对立面而...
乾嘉时代,清代学术已经明显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不少学者开始反思汉、宋学术的内涵与本质,总结清代学术的特点,为学术发展寻找出路。钱大昕生当其时,他对于汉、宋学术...
一、 连横小传 连横(1858~1936),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光绪四年五月十六日生于台南。少受庭训,长而好学,禀性聪颖,过眼成诵。其父连永昌因痛爱之,曾购一部《台湾府志...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他在《文史通义》开篇第一句就提出“六经皆史也”的论断。在书中的很多地方,他又一再申论“六经皆史”的观点。可见,“...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史学认识论研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须知这个课题在我国最早予以科学、系统地探讨的是梁启超先生,其筚路蓝缕的足迹,其敏锐的思想锋芒,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富...
我国当代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经指出:“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我国的史学界不可能对历史本身进行唯物史观的分析,也缺乏明显的、系统的唯心史观的理论体系。但在唯心...
在中国学术史上,历代学者对“道”作了各种探索,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使之具备了非常丰富的内涵。且不说先秦诸子“各道其所道”的阐发,仅以汉代以后最主要的思潮而论,就有...
19世纪外国史地研究,非但开了近代中国研究世界历史的先河,在19世纪中国史学由古代向近代变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递嬗、乃至走向亦有...
罗尔纲先生是太平天国史学研究的奠基人、著作等身,又是最富成就的一位开拓者。去年四月间我收到他亲笔题签寄来的鸿篇巨制《太平天国史》心涛起伏,谨志小文以示祝贺。罗先生...
(一)写“当前的活的历史” 历史著述,最难的应是写当代史,尤其是在当前事变刚一过去就能把握其来龙去脉,作出及时正确的记载和总结了。著名的例子是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
夏曾佑(1863—1924)是晚清思想史、史学史乃至文学史、政治启蒙史上的重要人物。梁启超在《亡友夏穗卿先生》(见《东方杂志》1924年第21卷第9—10期,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第4...
钱大昕,字晓薇,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他是清代汉学大师,也是乾嘉年间主流派学术的重要代表人物。钱大昕的治学,既有“义理”的支撑,同时也充满着热切的“现实关照”,从...
1902年,梁启超发表著名的文章《新史学》,开启了中国20世纪早期新史学思潮。梁 启超因此成为中国早期新史学的代表人物。22年后,也就是1924年,何炳松翻译的美国 人鲁滨孙的《新...
在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大师”倡导的“经世致用”风气推动下,清初史学出现了活跃和繁荣的局面。梁启超说:清初诸师“皆治史学,欲以为经世之用”,...
赵翼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与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合称乾嘉时期三大考史名著。但赵翼与钱...
在罗尔纲同志主持指导下由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辑的《太平天国资料汇编》,最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第一册和第二册。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是一部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