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内地和台港两地史学发展的重要年代。内地逐步脱离了文革时期史学凋敝的阶段,台湾开始扭转了自1949年以后从大陆移台的史学传统,香港则全面地步入了以西...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历史学家。撰有《明夷待访录》1卷、《明儒学案》62卷、《南雷文定》32卷、《行朝录》九种以及《南雷诗历》等,...
赵翼(1727—1814)以考史见长,曾被列入乾嘉历史考据学派。其代表史著《廿二史札记》除了对以往正史进行考订外,“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
清史研究、史学研究与政治的关系,这个问题,实系认识历史学同社会政治、社会制度变化的关系,或者说某种互动关系,这是非常复杂的大题目,这里只是观察20世纪以来清史研究的...
清朝官方纂修《明史》,是史学界多有研究和普遍关注的问题。几年前,笔者曾经撰写《〈明史〉的纂修与清朝官方的明史学》一文[1],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近来,笔者读到香港大...
注重史料的广泛搜集和严择慎取,是乾嘉学风的显著特点。受其影响,一代宗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凡立一说,必凭证据;凡引资料,极为审慎。故而在史料学和史学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史学经历了新旧交替的历史性剧变。西学,尤其西方及日本近代史学的输入,对于中国史学冲破封建旧藩篱、创立近代新史学体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一 鸦...
赵翼字云崧,或作耘菘,号瓯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史学家,生于雍正五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727—1814年),享年八十八岁。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出身于清寒之家。其父赵宽...
鸦片战争以降,清王朝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陷入重重危机之中,其所代表的皇权专制政治也已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社会出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晚...
20世纪初,梁启超作为中国新史学思潮的旗手,针对封建史学的弊病发起“为史界辟一新天地”的“史学革命”,1902年梁氏名篇《新史学》发表。梁启超的《新史学》,尖锐地批判封建...
顾炎武“行奇学博,负海内重望”,被梁启超誉为“清学开山”,其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与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一直为后人称颂。他在与其弟子潘耒的论学书札中云:“君子之为学也...
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评论的重要内容。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因人而多姿多彩,对历史的总结主要是指对人在历史上活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史记》“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臣...
有清一代,学术文化异彩纷呈,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清末以来,学界为研究清代学术史投入了大量精力,撰写出一批研精覃思的经典巨著,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
史学经世与求真,是史学研究中由来已久的命题。延至近代,因社会的急剧变迁及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进程,这一命题不断改变着其形态。在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中,关于史学经世功...
一 明清易代之际,面对社会的陵谷迁变,那些曾是明朝臣子的士大夫,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新的社会角色选择。从大的方面讲,他们要在生与死之间表明立场,不少人看到故国沦亡,家园...
摘 要: 应将清朝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放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来评价,置于世界历史的演进中来观察。清朝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封建专制制度,客观上延缓了中国历史发展的...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清代乾嘉时期史家史学批评问题的研究可谓是空白,无人问津。近年来才有人关注这个问题,写出了一些专论文章(注:请参阅叶建华:《钱大昕的史学批评》,《...
按照中国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史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的演变。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
顾炎武“行奇学博,负海内重望”,被梁启超誉为“清学开山”,其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与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一直为后人称颂。他在与其弟子潘耒的论学书札中云:“君子之为学也...
清代嘉道年间,阮元主持修纂的《广东通志》(下称《阮通志》),历来为史志专家所尊崇,给予很高的评价,如一代学人梁启超就曾评说:“大约省志中,嘉道间之广西谢志,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