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究竟是单线的还是双线的或者多线的,这是史学界、哲学界乃至整个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而未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入手,以经济决定论为中介,论证历史...
当今不断凸显的环境问题,无疑让环保主义和生态意识无论在学术还是社会话语中都拥有了正当性,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境史研究不仅已着先鞭,而且还渐趋成熟并受到学界...
1.有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历史的连续性就是稳定的同一性和不动摇的确定性,非连续性不过是表面现象。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种流行观念的典型表达:“宗”是不变的同一...
摆在中国思想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是:中国古代的历史观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唯物史观但近代以来又能通过“进化论”的中介一跃而接受唯物史观?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也有所涉及,...
近年来,社会史的研究蔚然成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历史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史以探索群体生活为目的,研究社会构成、社会变迁、社会运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一 史学批评的产生与发展,并不完全与史学的发展相同步。中国第一部史学批评著作是刘知几的《史通》,产生于盛唐时期。刘知几对史学批评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写出了第一部综论...
【编 者 按】 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史学评论”栏目,主要发表三个方面的研究论文:一、关于史学评论的理论研究;二、关于史学著作的研究性评论,特别是同类著作的比较性评论;...
张贵永(1908~1965),字致远,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史学系,入柏林大学深造,1933年获博士学位,后赴伦敦大学研究西洋史。1934年任中央大学史学系...
现存于国内外的中国家(族)谱超过4万多种〔1〕,上海图书馆的收藏据说在万种以上,海外的一些机构,如美国犹太谱牒学会的收藏量也十分可观。近年来,家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
史学寻找自己 这些年,我在海内外各地,经常讲的一个题目就是:史学寻找自己。 史学之所以需要寻找自己,是因为史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自我迷失,而首先是因为许多历史学者在不...
香港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逐步发展过程,已呈初步繁荣之势,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香港地区从事史学研究的人员主要来自三个地...
王惟俭字损仲,明代后期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以博通经史百家、书画古玩,被当世称为“博物君子”[1],其史学代表著作即《史通训故》。从表面形式上看,此书是一部注释唐代史...
考当代中国史学界之研究旨趣,半个多世纪以来,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像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即所谓的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断限问题那样持久地吸引着那么多人的关注...
全球史(global history)是一种新的世界历史研究视角和世界通史编纂方法。它注重比较跨社会边界的历史过程,考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分析跨社会的总体历史发展模式和过程。全球...
1997年,我国考古工作又取得了丰硕成果。日前,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一批知名的考古学者从去年全国近500 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评选出10项作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包括...
在法国,一如欧洲大部分国家,甚至其他大洲的国家(例如魁北克,日本,中国等),似乎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曾经就国别史功能展开激烈争论的年代。那些主张历史学研究方法应该为非...
为什么历史上无论多么强盛的王朝或政权最终都要走向灭亡?为什么这些王朝或政权存在的时间相差又那么悬殊?存在较长的那些王朝和政权原因何在?本文准备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
在战后世界新史学发展的潮流中,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通常被学术界认为与法国年鉴史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就其所取得的史学成就及其对战后...
李贽所著《续藏书》,是继《藏书》之后的一部专记明初至万历年间各类人物的传记体明代史。全书取材于明代的人物传记和文集,凡二十七卷,记载了明神宗以前约四百余人的事迹。...
通观有明一代史学发展的历程,洪武至正德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阶段,可以说是明代史学发展的前期。这是古人和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那么,这个时期的史学发展状况,又有何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