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拼合第59~60則 [吳麗婉] 吳麗婉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第59則: A:京津949 B:英藏1036(40287,庫1737) 第60則: A:英藏1117正反(庫1535正反、39498正反) B:庫1545正反 (綴...
20世纪最初十年间,清末商事制度改革新政迭出,各类新式工商业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从上海金融市场时局来看,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各类中资新式银行纷纷设立,蔚然成势。尽管如此...
近代上海开埠之后,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座江南小城很快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一国之外贸不仅是货物商贾往来,背后还有科技、制度、管理等综合实力的支撑,还有人民生命...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大幕正式拉开。冯玉祥因肃清后方郑州有功,5月10日,由陕西督军调任河南督军。在河南不到半年,此后又于10月31日由河南督军调任北京陆军检阅使,...
内容编辑: 自张骞“凿空”之后,后人称为“丝绸之路”的交通线路提供了东西文化交流的新的条件。“商胡贩客”纷纷入塞,参与了汉地都市经济生活,促进了市场在国际因素影响下...
内容摘要: 北宋中期开始施行的雇役法标志着役钱计征的开始。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为减少雇役法推行的阻力,朝廷允许各地在役钱计征问题上随宜立法,导致两宋役钱的...
内容摘要: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饮酒活动的基本走向是社会和群体意志的色彩逐渐淡化,个人和个体意愿的色彩不断强化。具体来说,魏晋时期文人饮酒的变化轨迹是,其一,从祭...
内容摘要: “三教合一”是宋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宋代士人对儒、佛、道三教人生哲学兼摄、融会,形成了一种宽厚而灵活、执著又通达的处世心态和人生哲学。...
20世纪以来,甘肃成批出土简牍10余次,总数达到7万多枚。按照出土地点命名,主要有放马滩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汉简、武威汉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等。这些简牍...
内容提要 明清更迭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反思,诸多学人本着鲜明的文化自觉意识,因应社会政治之巨变,感应时代之脉动,扬起“明道”的治学大旗。诸多学人借由“通经明道之钥”的...
内容摘要: 经典是民族语言、文化与思想的象征性符号。中国古代的经典系统每隔数百年就会发生一次重建运动,如从五经到七经、九经、十三经的演变,又如清代段玉裁的“二十一经...
内容提要: 19世纪前期,中英关系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两国之间围绕清朝秉持的“夷夏”观念而发生长期争端。由此产生的种种纠葛可以理解为“文化冲突”,但这些争端实际上与...
历来影响城市兴衰的因素很多,但交通因素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近代以来,铁路的修建大大改变了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其格局。纵贯我国中南地区的粤汉铁路,对...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妇女婚姻行为逐渐变化,其家庭财产观念始终对她们的婚姻行为起着支配作用。民国若干司法案例中呈现出的妇女某些婚姻行为和观念,过去被忽略,现在又有所...
内容摘要: 通过对19世纪以来江南田野景观变迁的研究,可透视出江南景观变化的文化动力。这其中有两条价值观主线:一是传统士人与部分西方学者的观点,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与传统...
中国自有国家文明起始,逐渐形成文明等差的中原“华夏”和边缘“四夷”天下世界观体系,具有典型的边疆国家特征,有关国家疆域边缘的“四裔”知识史不绝书。学术界对近现代中...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其重大意义毋庸赘言,然而改革本身包罗万象、内容繁多,如何牵住“牛鼻子”?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的《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以下简称《简史》)...
回顾峥嵘岁月,难忘初心情怀。90多年来,无数的共产党员在各自不同的时代环境中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树立了光辉灿烂的形象。他们坚守着可贵的初心,用扎扎实实的行动,...
甲骨試綴第47則 楊 熠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第四十七則 一、片號 【正面】 A:合集17271正(丙504) B:合集14329正(乙7061) 【反面】 A’:合集17271反(丙505) B’:合集1...
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剧烈变化,不仅经历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统治的双重作用,不断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并且“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