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习、研究世界史和美国史的人,不知道杨生茂教授的名字,或者没有读过他的论著,大约仅是例外;而了解他的学识和成就的人,在见到他本人时若毫无惊异之感,可能也是少数...
回顾这些年来的学术研究,我逐步形成了如下一些观点: “学术姓公不姓私” 当代日本著名法制史学家泷川政次郎(1897-1992)曾说过,学术是公众的事业,而不是某个学者乃至权威的...
一段时间以来我几乎完全被身边各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缠绕,以至于与外界越来越疏离。周枏先生去世,我竟然毫无所知,直到政法大学陈夏红君向我询问关于周枏先生的情况,我才知...
我手执96枝白菊花,为一个崇高而沉默的灵魂送行。 2003年11月30日,我第一次来合肥采访周枏(nán)时,曾把一束康乃馨献给这位时年95岁的法学宗师,祝他健康。世事无常,半年后的今...
元旦前的一天,我们来到北京。隆冬的北京白云蓝天,风和日丽,天气格外好。我们办完公事,前往坐落于王府井大街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拜访杨天石研究员。杨先生的办公室在六楼,...
何处觅清高? “清高”,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如今已难见踪影,试看时下的行文,不论是长篇、短论、散文、随笔又有哪篇、哪句言清高?...
采访时间: 2003年8月 采访人:王宇博,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教授 卢新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编者手记:乘旦,即乘且,且即驵,古之骏马也;或意为勤勉惜时。钱乘旦,...
前 言 我们都是跨世纪的人,无论是你、我、他,老年、中年、青年,都有幸在这21世纪初相会,二个世纪的风雨苍黄,带给我们的兴奋和苦恼,追求和彷徨,都难以在岁月流转中磨灭,...
西欧生产者很早就有抵制统治者过分侵夺的自卫手段,一种个体权利的底线--哪怕很微弱、很原始的个体权利,比如不能随意提高地租、增加劳役,惩罚农奴须经过法庭等,但它可能成...
采访时间: 2003年8月 采访手记:侯建新,"文革"中"老三届"初中生,成长于计划体制之下,成熟于社会转型时期,所倾心研究的也正是社会转型问题。他为了中国而研究西方,研究西方是...
1、我是怎么把新的方法应用于我的研究的: 我自己的学生也不时询问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但我的回答总不能令他们满意。少年时读鲁迅的书,印象很深的是他认为写作的本领不...
2004年5-6月,中华书局推出了一套大书――“岑仲勉著作集”,在史学界和出版界均引起一定震动。这套书收入岑仲勉的著作和论文集15种(加上合订收入的著作,实际为24种),分17册,...
章开沅,浙江吴兴人,1926年生,肄业于金陵大学历史系。 1951年至今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该校校长。主要从事辛亥革命史、文化史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著有《辛亥革命...
雷海宗与吴于廑是我国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在世界史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名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雷海宗与吴于廑年龄相差11岁,一北一南,共同的...
忠 诚 教 育 松 柏 常 青 一 代 名 师 桃 李 天 下 雷海宗献身于教育事业,一直在高等学校教书,作为一位名教授和教育家,他的教书育人是极具特色和众口叫绝的。 雷海宗声音洪亮,...
“你和我的妹妹真像” 我初识陈衡哲先生是一九四九年在储安平先生家。储安平知道任鸿隽、陈衡哲夫妇要到上海定居,准备在家里摆酒请客,为他们夫妇接风。他已离婚,家无女主,...
问:您在1995年接受了杨生茂教授和刘绪贻教授主持的六卷本美国通史第一卷的撰写任务,从此步入美国早期史的研究领域,这可以说是您学术研究的一次重大转向。能谈谈您当时的想法...
2004年3月23日,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前往北京协和医院,与安祥地躺在万花丛中的翰老遗体告别。历历往事,犹在眼前,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陪伴翰老长达20余个春秋。上世纪...
编者手记:2003年4月,在天津举行了"面向21世纪的美国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会得到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赞助,是近年来规模较大、学术层次较高的美国史学术会议。主持这个会议的...
恩格斯死在1895年,到现在已六十二年,在这六十二年之间,各国工人运 动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积累了很多的革命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就中国 最近的情形而论,我们党的两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