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人风范 在云雾叠障的中国现代史中,陶希圣无疑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而这一切,均以他本人于1937年参加庐山牯岭茶话会后,而成为其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北大教...
林同济:中国思想的精髓 ——林同济于1980年11月在伯克利大学的演讲 下面我要谈的问题是中国思想的精髓,我指的是1949年之前的思想。究竟什么才是人们头脑中基本的东西呢,或者说...
2004年5-6月,中华书局推出了一套大书──“岑仲勉著作集”,在史学界和出版界均引起一定震动。这套书收入岑仲勉的著作和论文集15种(加上合订收入的著作,实际为24种),分17册,...
转自(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我最早读张岱年先生的书,是在1977年秋天。当时报考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1977级的研究生后,招生办公室寄给我一份招生专业目录。我从目...
为学贵在勤奋与一丝不苟——瞿同祖先生访谈录 2007年3月下旬一个雨后初晴的上午,我第一次见到了现已98岁高龄的瞿老。我就瞿老的成长经历,工作与研究的历程,学术成就、治学经验...
一 北京什刹海一带如今成了老北京“胡同游”的胜地,清晨时分走在颇有几分古意的巷子里,让人暂时忘了现代化生活的喧嚣。推开杨宪益家的大门,我们走进了一个古朴的小天地。...
2006年1月3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埃默里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宗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澎在埃默里大学法学院伯尔曼教授的办公室采访了伯尔曼教授。以下是伯...
转自(www.cawhi.com)在今日中国,拜官员腐败与政府反腐败之赐,没听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句话的人,也许已经不多;知道此言是出自阿克顿(1834—1902)之口...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 得知林向荣老师仙逝时,我在山东曲阜,心底不由涌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无奈和悲凉。“西政从此永远失去了一位君子!一位君子教授!一个真正的人...
前几年,因为写了一篇与王芸生有关的文章,我得以认识他的儿子王芝琛先生。我们见面时,曾谈起过当年大公报和王芸生的一些情况。王芸生晚年和王芝琛有过很深入的谈话,几乎涉...
贾植芳走了,王元化走了,5月20日,史学大家、复旦历史系教授蔡尚思先生也走完了他104岁的人生历程。 作为最后一位辞世的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学术大师的弟子,蔡尚思让人记住的不...
姜教授于1957年考入复旦。1962年,也就是毕业的那一年,在讨论会上,因为对“大跃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被逼上了“右派”的末班车。此后默默在资料室工作到1979年平反,后...
转自(www.cawhi.com)阎宗临先生早岁留学瑞士,究心西方传教士与华交往之史事,国人治学循此途辙者殆如凤毛麟角。其所造固已出类拔萃,久为士林所推重。 ——饶宗颐 早在20世纪4...
采访手记:侯建新,"文革"中"老三届"初中生,成长于计划体制之下,成熟于社会转型时期,所倾心研究的也正是社会转型问题。他为了中国而研究西方,研究西方是为了现实中国。采访...
历史变迁中的中国与欧洲--王国斌教授访谈录 China and Europe in Historical Change--Talking with Professor Wang Guobin 原载:《社会科学》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04 No.8 P.89-98 关键词:中国;欧洲;比较研究...
转自(www.cawhi.com)阎宗临的作品是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那里没有半句空话,也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矫饰,有的只是个性鲜明、中西会通、见解独到的历史文化分析...
3月24日上午,我们访问了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垚先生。马先生长期致力于西欧封建社会史、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其研究成果受到史...
说实话,我在杨天石所写《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中,总是能遇到他挥之不去、先入为主的写作路径。开始,我以为是自己预备了一个阅读视角,慢慢读下去,我才确定...
吴于廑(1913—1993年),原名吴保安,祖籍安徽休宁,少年时代成长于大运河畔的江苏宝应。1935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9—1941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习经济史。1941年秋考取清华大学第五...
一瞥“傅斯年”三个字,马上想到他的绰号“傅大胖子”或“傅大炮”。此言诚哉。前者肖其形,后者攫其神。傅斯年矮而胖,腰滚肚圆,“滚”到几近与裤长等比;“五四”运动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