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称钱穆、陈垣、陈寅恪与吕思勉为“史学前辈四大家”已广为人知,严氏在其《通贯的断代史家》一文中又称许吕思勉“贯通”的特点亦为人广泛征引,吕氏著述之多、范围之广...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文/本刊记者 周慧兰 去年底,媒体报导了温家宝总理关于现在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物(大师级人才)的谈话,再一次撕开了国人心中的“痛”,引发了...
冯承柏文发表: 《春思秋怀忆故人—冯承柏教授纪念集》/2008年10月;学术交流网/美国史研究会/2008年10月24日发布 我一直想写一点自己的东西,自传也好,随笔也好。我今年67周岁,总觉...
读了有关传记,得见两位大学者的上课风采。 一位是陈寅恪。教师当了四十多年,还从未见过如此豪气冲天、旁若无人的同行。你听听他在课堂上的自我推介:“我上课,前人讲过的,...
▲《中世纪的秋天》 作者:(荷兰)约翰·赫伊津哈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版 定价:45.00元 《中世纪的秋天》研究14世纪和15世纪的欧洲文化史,作者以法国与荷兰两国文化为...
他曾当面与蒋介石拍桌对骂,当面讽刺贬低沈从文不配做教授,还说不认识写《激流三部曲》的巴金为何许人也。他说中国懂得庄子的共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另外一个就是他...
过北京师范大学东门,有一座大厦,叫励耘学苑。“励耘”二字取自北师大原校长陈垣先生的“励耘书屋”。 陈垣(字援庵)是广东新会人氏,出身药商家庭。17岁(光绪二十三年)时...
一 红旗下的蛋? 在踌躇良久终于动笔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我仍在不时惊异于自己的莽撞,像我这样出生于60年代初,被舆论喻为“新生代”的这辈人,虽然早已不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如早晨...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在中华文明史上彪炳千秋;而唐代史家吴兢记录唐太宗君臣论政风采、展示唐朝崛起之路的《贞观政要》一书,历经千百年岁月的砥砺,仍...
张荫麟(1905-1942),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自1923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自1934起,先后在清华、西南联大、浙大任教。1937年,受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之托,撰成《中...
读研究生前,曾看过任先生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看过他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1978年到北京读研究生,按导师黄心川先生的安排修习了任先生的佛教概论与古代汉语。1984年起跟随...
早上9:00,李工真教授家。客厅很小,一套春秋椅和一个茶几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四壁落白,墙上挂着几幅字和几张照片,房间里的光线有点暗,和想象中李工真教授的家有很大区别...
黄仁宇和史景迁的作品近年来十分畅销,培养出了许多史学“发烧友”。 然而同为海外中国学界重量级人物的何炳棣,在国内却读者甚少。原因很简单:早已蜚声国际近半个世纪的何先...
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在治学之余,力荐人才,其用心之善,用力之深,令人感喟。 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6月第1版)的陈寅恪《书信集》中,共收书信230通,其中与举荐人才有关的...
李育中先生年近百岁,依然身体康强,思维敏捷,乃华师一宝。我虽然不认识李先生,却常常看见他,或者在报摊,或者在书店,有时候则是在路上。老先生精神之健实,实在令人惊叹...
搜狐体育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圣火即将在希腊点燃,搜狐奥运推出希腊文化周访谈,让各位网友全方位了解希腊文化、历史人物以及现代希腊的相关情况,这期请到的是首都师范大学...
1977年,我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实际入学的时间是在1978年春季。入学之时,虽打倒“四人帮”已一年多,但拨乱反正...
傅高义(Ezra F. Vogel),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教授,曾担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义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特拉华市。1950年毕...
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