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引自凤凰出版社公众号 网络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4dZ4DP7n2901yUT0sqkiA 本书拟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本书的写作,将充分注意以下问题。 对四库学文献作...
【读史札记】 20世纪以来,敦煌写本书迹打开了从普通书手角度考察唐代写本的窗口,虽然创造这批宝藏的书写者史籍无名,他们的作品却是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代作为我国...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周公制礼作乐,礼就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规范,礼学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学说。礼学最重要的经典是十三经中的《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
核心阅读 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留存了浩如烟海的古籍。70年来,新中国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爬梳耕耘,彰显中华文化脉络;句读之间,传承灿烂文化遗产。 今天,古...
“春秋”一词,本是年、岁之意。古人认为春是萌发生长的季节,秋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春秋连称就代表一年或一岁,后人便把它引申为编年体史书的称谓。唐人刘知几在《史通》中说...
在中国历史上,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强盛一时,与农耕地区的五代、北宋等王朝长期对峙达两百余年,这得益于其独特的治国理念。《辽史·百官志》云:“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回顾甲骨文研究工具书的编纂成果可以发现,甲骨文研究工具书主要分如下几类:一是甲骨资料著录;二是甲骨文字典词典;三是甲骨文研究论著汇编...
海昏侯墓出土的木简中,有《春秋》简100余枚。它们与《公羊传》关系密切,同时杂入了《穀梁传》的内容,反映了西汉中期经学发展状况。公羊学是研究《公羊传》的学术思想体系,...
图一 图二 《春秋》原为上古史书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而史书被称为《乘》《梼杌》,则见于《孟子》。《孟子·离娄...
内容提要: 作为非科学发掘的文物,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收藏秦简中的法律文献《奔警律》《尉卒律》等首次出现的法律篇章,在经发掘所得、新近公布的睡虎地汉简律典中得到验证;其...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武丁时代的甲骨文,字体、文例都相当规范,是较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文字的发展必然经过一个较漫长的阶段,因而探索比武丁更早(即盘庚、小辛、小...
图一 图二 【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被称为“绝学”的甲骨文与甲骨学,内...
明中叶后,坊肆刻书发展兴盛,图文相配的域外图志类书籍大量刊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蠃虫录》。该书介绍“四方化外之夷”人物形象和风俗道里,现存单行本有东京尊经阁文...
档案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记忆之一。近来,西藏档案馆邀请区内外汉、藏、蒙、锡伯等民族的专家学者对保存于该馆几百年的蒙、满文历史档案进行集中整理与翻译,将跨度达584年的...
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部的睡虎地墓地,因在20世纪70年代出土秦简律典、日书而驰名。2006年在同一墓地发掘77号西汉墓,获得2000多枚简牍,再度引起学界关注。其中《质日》存有7...
传世文献对于东周诸侯国历史的记载大多语焉不详,或是付之阙如。东周诸侯国有铭铜器大量出土,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有许多铭文史料还是传世文献未涉及的,弥足珍贵,具有...
近年来,从长时段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群成为学术热点,“长安学”“洛阳学”等研究已蔚为大观,学者们倡导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和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来关注古代城市群的整体...
随着社会史理念和“眼光向下”研究取向的兴起,民间历史文献研究在中国史学界方兴未艾,有关学者甚至提出要建设“民间历史文献学”学科体系,在依托传统历史文献学理论、方法...
内容提要: 明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通过来往于丝绸之路的贸易使臣得以持续,明廷基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鼓励使臣往返,对来往于西北丝绸之路上的使臣授予官职。明廷可以根据西...
《论语·宪问》:“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自古学者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