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内藤湖南是日本京都大学中国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从文化史观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发表了蜚声史坛的“唐宋变革论”。在内藤湖南的影响下,以宫崎市定、谷川道...
摘要: 1923年,顾颉刚提出“层累”说,致力于打破旧有上古史系统。1930年,发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之文,有的学者据此认为顾颉刚的学术宗旨已经改变,这是不正确的。顾颉刚研...
【内容提要】 有清一代,中俄恰克图贸易是北部边疆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中俄恰克图贸易不仅优化了中俄双方的贸易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及边贸城市迅速...
【内容提要】 1928年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傅斯年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此所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形成历史语言学派。当时以批判精神和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
【摘要】 中国思想哲学采用聚合发散的通达思维来贯通本质与现象,即所谓“因事而寓教”,“下学而上达”,因此在认识、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非理论框架的特征。生命哲学是全部儒学内...
摘要: 中越民族国家的建立,使原本居住于同一区域的有历史渊源的边民群体由于国界线的明确划分而归属于不同的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对两国边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
【内容提要】 作为当前中国最迅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微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共历史传播平台。微博不仅有着海量时政、娱乐信息,也时刻都在产生巨量史学信息,有大批历史学者在微博上...
摘要: 郑安立,朝鲜儒林人士,清末来华,民国初加入中国籍,从事过教育、矿业、排日活动、东北朝鲜人独立自治及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不同地域的官方高层张作霖、孙中山等也曾有过接触...
摘要: 历史上的儒学,自宋代以来,已经十分注重“仁体”的观念,在他们的运用中,大体上说,心学是把仁体作为心性本体,而理学则把仁体作为宇宙的统一性实体。在宋明理学的理...
【作者简介】 周洪宇(1958- ),男,湖南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教育史理论及教育政策研究(湖北武汉430079)。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米彦青,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呼和浩特 010070)。 【内容提要】 作为清初...
【作者简介】 方宝璋,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作者简介】 盛志梅(1972- ),女,山东省日照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天津300387。 【内容提要】 文学文体作为作品语言的存在体,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体裁归...
【作者简介】 李华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儒学四个层面的含义,认为西夏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处在儒家影响下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和西夏儒学...
【作者简介】 杨明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上海200241 【内容提要】 清代书法笔法中蕴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观:遗民书家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善画书家笔...
【作者简介】 陈蕴茜,南京大学 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3 陈蕴茜(1965—),女,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
【作者简介】 王洪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提要】 20世纪针对山水画史“南北宗”的研究,就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而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重要时期:30年代的史学辨伪研究和80年代...
摘要: 作为后世广为传诵的孝而被弃的典范,伯奇及其本事呈现出令人注目的时段性特点:先秦文献记载阙失,启人疑窦;西汉诸说蜂起,莫衷一是;东汉至晋,既展示出显著的历史化...
【作者简介】 欧明俊,男,安徽五河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州350007 【内容提要】 “自批评”相对于对其他作家作品的批评的“他批评”而言,是对自己和己作的批评。清代...
摘要: 王船山晚年所著《庄子通》、《庄子解》积极评价庄子之学,并着力会通儒道,但这并非船山庄学思想的全部面相。因为除此二书,在其他著作中船山还写下了他随机评说庄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