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政治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政治思考的主要部分,自孔子以来就提出了德与政的一系列讨论,孔子以为政者的“自正”转变了西周春秋政治“政以正民”的方向,孟子则引入“他...
有关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 我一向认为,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 各地文化交流频繁, 并没有一个地区是孤立发展的, 特别是在帝国统一的时代。宋代以后, 文化的同质性大大提高, 科举制...
摘要: 北大漢簡《周馴》引用的《詩經》經文及關聯故事,不少見於傳世文獻。通過分析比較簡文和傳世文獻的相同或相似部分的態度及其差異,有助於深入考察《周馴》的思想傾向。...
讨论 “晚明劝善思潮的宗教性与世俗性”这样的一个话题, 首先要证明这个话题是否存在且有意义:晚明劝善思想能否称之为一种思潮?什么是宗教性?什么是世俗性?一种思想被称之为思潮...
大卫 · 阿米蒂奇(David Armitage)是享誉国际的全球史和思想史家,现任哈佛大学“贝兰克梵讲席教授”(Lloyd C.Blankfein Professor of History)。作为“国际思想史”学科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摘要: 汉语“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发展、运用和特色,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西方的一些intellectual概念做进一步梳理, 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重要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理论研究...
摘要: 概念史是历史语义研究的著名范式,尤其是德国概念史模式享誉世界,备受推崇和借鉴。概念史方法在逐渐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适应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向,同时越来越...
摘要: 首先我力图澄清我对多个术语的基本观点, 尤其是对“理学”、“道学”、“新儒学”以及“NeoC onfucianism”的观点。这些概念的用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梳理。我并不试图简单地用...
今年初我来到东京,住在上野不忍池的附近,每天走路到东京大学的研究室看书。近年来始终难得定神静气,好些新书都只能走马观花地浏览,很多问题都来不及细细反刍琢磨,所以借...
概念史正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或已经是显学。不管对概念史有无概念, 似乎都能说些什么, 至少可以望文生义。国际学界有一个“惯例”:一说到“概念史”, 马上会脱口而出:“德国!”接...
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我们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由“下”而“上”去厘清国家的...
摘 要: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第三卷提出的运动定义, 不是试图把握运动的过程性、动态性甚至时间性, 而是揭示运动本身的存在性质, 是亚里士多德自然研究与形而上学的关节点。...
中国的思想史研究仍是热门,这是一个既反常又合道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在西方学界思想史研究领域普遍衰落时,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却仍然是热门,这不能不说...
摘要: 作为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郭沫若, 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上有着极具影响力的成就和贡献, 而且在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上也有着丰厚的研究著述和突出的理论贡...
王汎森指出: (线性历史观) 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有意志的、导向某一个目标的, 或是向上的、不会重复的、前进而不逆转的。 (1) 西方传统中, 线性历史观 (linear history) 源于犹太—基...
摘要: 《大学》传八章题为“修身齐家”,实质是为齐家而修身,修身是着重点。它通过设问、病症、原因、后果、警示五个层次,试图凸显修身的重要性。因其仅有96个字的篇幅,内容又是...
摘 要: 1928年, 傅斯年刊行《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作为该所的开山之作。有学者谓, 光凭这篇名文, 以及他所推行的研究事业, 就足令傅氏“名垂史林”了。作为“史语所”的创...
袁一丹(以下简称“袁”):您这次受“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之邀,到北京大学做系列讲座,应该是您首次正式访问北大。从您的博士论文《傅斯年》到近年来发表的近代思想史方面的...
摘要: “异端”一词源出于《论语》中孔子一语,所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原意为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代解释虽然各有训诂依据,但往往别有义理关怀,暗中主宰,不啻先有...
摘 要: 20世纪以来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 在引入西方哲学的观念资源来诠释和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意义上, 其基本的研究模式与其使用“反向格义”来指称, 不如以“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