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清康熙青花如意云头纹茶叶瓶 图2 清康熙青花矾红加金彩花卉纹壶 图3 清雍正粉彩公鸡牡丹纹壶 图4 清乾隆年制青花加金彩茶具组 ■湖南桃源 鲁祖霞 17世纪以后,茶叶作为商品大量...
图1 西汉孔雀形铜镇 图2 西汉蛇纲网状铜器 图3 战国二人猎猪铜扣饰 图4 战国二骑士猎鹿铜扣饰 ■湖南津市 王峰 坐落于云南玉溪江川区大街星云路的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是一座以收...
■河南新乡 秦欣欣 葫芦瓶,形似瓜果葫芦而得名,是中国古代传统陶瓷器型代表之一,造型优美,寓意吉祥,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文化价值,不仅深受历代帝王喜爱,民间百姓对...
■湖南长沙 鲁敬平 这件清代竹刻笔筒,高17、直径13厘米,筒面篆刻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落...
该器高22.5厘米,小口长颈,丰肩敛腹,颈部细长,腹呈弧形或筒式,浅圈足,平底;胎质白晰,釉汁温润;腹部以青花绘漩涡状团花四组;胫部绘三角蝉纹,其间暗含青花弦纹三道,纹...
■江苏连云港 伯萱 如图所示这件器物,是连云港博物馆收藏的元代圆雕四螭连环白玉圈。该器直径5.1、厚0.7厘米,呈连环圈形,保存基本完整,局部有沁色。质地为玉质精纯的新疆和...
图1 金代“淄川将官”(花)押铭亚字形铜镜 图2 金代“东阿县官”花押铭八卦纹铜镜 ■山东淄博 魏传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明,而铜镜则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
■江苏南京 苏萱 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泥土或粘土经火焙烧后而变硬,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并焙烧成他们所需的器物。灰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陶...
上图为纽扣闭合状,下图为雌扣雄纽分开状 ■江苏苏州 白尼 图中所示这枚“双龙戏珠”银纽扣,重5.3克,高3.3、宽4.4厘米。设计精巧,一片为纽,一片为扣,两片互扣成雌雄扣,也叫...
此摆件尺寸340×172×70厘米,以整块和田玉料雕琢麻姑立像。麻姑头梳圆髻,髻中簪花,面容秀美,形态婀娜,一手握团花,一手执仙草,仙气飘然。身侧还有一只身形健硕的仙鹿。该器...
图1清“杏花春燕”粉彩供盘 图2 清“杏花春望”粉彩鼓钉壶 图3 民国“杏红柳绿”粉彩赏瓶 ■河南洛阳 谢丽成 早春时节,杏花是最先绽放的花种之一,而古人对杏花的喜爱,不仅在诗...
■湖北武汉 李笙清 这件清代铜鎏金卧牛摆件(见图),铜质鎏金,卧姿,长12.5、高6.7厘米,现收藏在广州博物馆。卧牛体型壮硕,骨骼分明,昂首前瞻,鼻子硕大,圆眼睁大,脖子凹...
图1 晚明瓷画 图2 元代至明初瓷画 图3 明宣德—正统年间瓷画 图4 明成化瓷画 图5 明万历瓷画 图6 元代瓷画 图7 明嘉靖—万历瓷画 图8 清康熙瓷画 图9 明嘉靖—万历瓷画 图10 清康熙瓷画...
图1 图2 图3 ■辽宁锦州 杨光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
图1 清乾隆祭红釉胆瓶 图2 清乾隆瓷胎洋彩霁红梅花胆瓶 图3 清乾隆御制霁红釉火焰青描金御题诗胆式瓶(正、背面) ■广东清远 成利平 胆瓶始烧于唐,盛于宋,元明时仍然流行,清...
■湖北武汉 李笙清 这件唐代长沙窑青瓷褐花壶(见图),通高18.7、口径9.7厘米。直口,平折沿,口沿有修补。无盖,无把。长颈,溜肩。鼓腹,平圈足。壶流为多棱形短流,中空,与...
图1 “百岁团圆” 图2 “福寿双全” 图3 “福寿家安” 图4 “富贵双全” 图5 “长命富贵” 图6 “五子登科” ■河南新乡 饶胜 明清铜镜为迎合世人心理,适应社会需求、吉祥寓意的铜...
图1 戳印“状元及第”铭红陶瓶 图2 “状元及第”刻铭红陶瓶 图3 戳印“五子登科”铭红陶瓶 ■安徽合肥 刘东 陶瓷器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件,既有各大名窑所烧造的精...
图1 西汉玉熊 图2 西汉玉熊镇 图3 西汉熊形玉饰 图4 东汉辟邪形玉壶 ■北京 吴翔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熊就有着非常神圣和崇高的含义。传说黄帝都于新郑,号称有熊氏之墟,即黄帝的...
图1 清乾隆牛首“周兕觥”来通杯 图3 底刻“乾隆御制” 图2 牛首刻“周兕觥” 图4 口沿刻“九成金重二十一两一钱” ■福建石狮 王国良 明天就是农历大年三十,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