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妙凝)近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三联书店学术分社协办的“宋学与士人文化——方法论的反省与探索”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二战中抵抗德日意法西斯的国家有许多,但只有中国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抵抗。如果没有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其他国家将会付出更大代价,胜利也不会来得这么早。 中国国家主席习...
放眼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南京大屠杀毫无疑问是其中最黑暗的一页。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攻陷南京的日军对城内手无寸铁的平民、放下武器的军人等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等。然而王朝不断循环的现实表明,历史上再伟大的盛世也只能维持于一时。那些无法持续的盛世,折射出来的...
记者发稿时,日本政府仍未就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态。 “1937~2014,77年了,因为有人企图忘却,所以我们要记得。”这是微信热文《告诉你南京城今天10点01分的样子》文章...
本报南京12月10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王玉婷)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由3361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和幸存者联合起草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致联合国公开信”,今天向社会公布...
本报南京12月14日电(记者申琳)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在江苏省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14日上午,江苏省暨南京市召开社会各界座谈会,学习领会贯彻习总书记重...
最近,美国杜兰大学人类学教授特伦顿·豪勒迪(Trenton Holliday)等人在12月出版的《当代考古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错误原因的正确性——从后尼安德特基因时代看现代人的起源》(R...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岳瑞芳)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一部公开反映日军侵华新罪证的图书《山西大同万人坑发掘记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首次公开发行。...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80岁的张宪文教授11月24日下午,在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说,“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占南京后制造的一场大...
12月13日下午,在长沙举行的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参与马王堆汉墓二号、三号墓发掘的湖南省博物馆退休专家傅举有称,这次考古的一大收获,是纠正了《史...
从乾隆十三年开始,乾隆皇帝掀起了一场惩贪风暴。乾隆废除了雍正时期的完赃减等条例,也就是在一年内补齐了贪污挪用的公款,就可以免死,减罪一等。乾隆皇帝规定,贪污白银满...
本报讯(记者孙颖)一摞摞累累白骨无声的血泪、一具具干尸上的骇怖伤痕……这是一份封存了50多年的日军侵华罪证。今天上午,《山西大同万人坑发掘记事》图书在中国人民抗日战...
中新社长沙12月12日电(记者邓霞)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汇...
日前,由老照片收藏家沈弘选取《伦敦新闻画报》中与中国相关的文字与图片翻译结集成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创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
今年全国两会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王毅部长针对日本当局的种种挑衅行径,形象而义正词严地指出:“2014年不是1914年,更不是1894年。”在这里,2014年毫无疑问所指的是当今,...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南京市档案馆陆续公布了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和重要史料,引...
长期以来,陕西法门寺不仅是佛教活动的重要道场,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1987年4月3日,因为重建法门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人员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真身...
2014年,继我省率先启动了东方人类探源工程之后,国家科技部支持的全国东方人类探源工程进入项目批复阶段;泥河湾研究中心成立、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批准……在国家和省委、...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在6日、7日举行的“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头金发的郭静云教授备受关注,因她此前的专著和学术文章对中华文明起源发表新论,认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