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注世事变迁和民俗变化,是日本民俗学一直以来的重要传统。战后的日本在经历了短暂的恢复期之后,于1950-197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并由此引发了以消费生活为...
摘 要: 南方熊楠、折口信夫、伊波普猷、金田一京助、宫本常一、赤松启介等六位民俗学家,曾在日本民俗学史上取得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具体而言,南方熊楠...
摘 要: 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这一主张的原委及其意义,主要集中于日常概念的多义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东亚地区,用表意文字汉字来表记的民俗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
摘 要: 当我们纵览民俗学的世界史时,不难发现,数十年间美国民俗学与德国民俗学反复进行了激烈的变革,与之相对,日本民俗学却独自顽固地拒绝变革。美国与德国的经验对于日...
摘 要: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是民俗学者反思民俗文化传续过程中性别制度复杂性的自觉反应。女性主义与民俗学结合的初衷,是为了弥合现有范式面对社会新变的失效。但结合之后的...
摘 要:科学研究是一种以常规研究为主、有特定操作规范和写作程式的社会生产活动。学术研究中的问题优先原则、结论先行原则是常规研究的要求,也是科学革命和理论发明的基本前...
摘 要: 现代民俗学学科统摄性概念的缺乏,使得民俗学研究对象和理论话语边界不清,进而形成研究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对话的局面。重返Folklore原旨、即民众的知识是建立民俗...
摘 要: 在2021年学界、业界围绕元宇宙的大讨论中,一种未来的互联网形态及其虚拟生活世界呼之欲出。元宇宙概念天然地关联到神话学一贯关注的元叙事、宇宙观问题,指向讨论人类...
摘 要: 元宇宙是科技时代的神话叙事,也是神话时代的精神复归。早在巫者降神的时代,人神杂糅已经开启了现实与虚拟的交融之道。《九歌》时代的祭祀歌会与新时代的跨年演唱会...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向现实的汉语民俗学有两种代表性的主张:一种是主张以民俗主义为对象、起点的现代民俗学,另一种则是以先验地阐明人之为人的发生条件与存在理由为目...
摘 要: 禹都阳城的传说最早见于《孟子》,因汉代有阳城县,在今河南省嵩山之阳,故从班固《汉书地理志》开始,即以河南的阳城县(今登封市)为禹都故地,该说成为当代豫西夏...
摘 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鄂伦春族摩苏昆以说一段,唱一段的形式被记录下来。1986年,孟淑珍搜集、翻译、整理10篇摩苏昆文本刊布出版,成为多年来的基本篇目。2019年,《摩苏昆...
摘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纸神专藏,内有同一历史时段相对齐整的娘娘纸马一整套。以这套纸质祭祀仪式用品为纲,参照该时期相关文献,可以复原1930年代北京地区生育风...
摘 要:《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编纂、出版是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从知识生产视角看,《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的编纂呈现出组织化和脱域化特点。民间文艺研究会...
摘要:僧伽降水母原本是泗州的地方传说,自元代起,该传说被作家纳入戏剧、小说等俗文学创作,情节和角色更加丰富,传播范围亦有所扩展。近现代以来,作为普遍性知识的水母传...
内容提要:作为民俗学、人类学、文学等学科重要的研究对象,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长期以来囿于个案基础上的民族志描写和文化分析,亟需可打通个案之间学术联系的整体性研...
摘 要:表演理论是20世纪美国民俗学对于学界的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表演和语境。在表演理论提出以后,民俗学经历了从关注文本向强调语境的转向,使得以差异性为基础的本真性再次...
摘要:主观性因素在谣言的认知、应对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民众会因立场、身份与信仰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谣言观与应对策略。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两种不同的谣言观较为瞩目:...
摘 要:江南宝卷的历史研究有很多成果,但大多是在吴方言区或者苏州这样的大文化区域视野下进行的,而宝卷的实际生存区域通常不大于市县一级的地方单位。以常熟宝卷为例可以发...
摘 要: 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中的大团圆结局曾经饱受启蒙知识分子的抨击,他们以现实主义的文学标准衡量民间文学,认为这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事实上,大团圆故事是一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