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老一代说起 中国老一代人类学家中,针对健康和疾病问题发表过系统研究的学者为极少数。因之,潘光旦和许烺光从事的健康问题研究显得十分瞩目。潘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集...
神话:原型批评(增订版) 叶舒宪 编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1年4月1日) 丛书名: 神话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平装:...
提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西学在中国展开某种诠释。我的焦点,将放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上,尤其是这些学科1920年代至1940年代间在中国的分化。 中国第一二代学科建设者,多数从不...
当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本次讲座中,我将就此问题在音乐上的情况展开讨论。可持续的事物就是能无限延续的事物。例如在农业、商业及能源运用的发展过程中,...
[摘要]:《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前后,记载了北魏都城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丰富的地理、历史、民俗文化信息,尤其佛教文化的兴衰,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该书现有两个英译本,...
中文中的地方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史料中看到的地方几乎都是指政区。政区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然而,正如所有读过宋代以来方志的人们所知道的一样:作为空间单位的地方其实是...
摘要:传统亲缘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及其角色是研究社会结构性变迁的重要视角。早期的基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研究时常把获致性的次级关系和先赋性的初级关系视为相互对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传统宗教文化逐步恢复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近代以来,特别是解放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贬损、批判和否定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民间...
内容提要:本文从结构行动理论的视角切入,着力对乡风民俗的变迁动力进行理想类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结构要素的断裂、变异与突现形成的内驱力,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文化的...
在日本民俗学创立初始,作为民俗资料的民间文学就是田野调查的主要对象,逐渐积累至今,已拥有相当庞大的数量。利用这些反映民众生活的资料从民俗学、民族学(2004年4月起改为...
19961997年,民间传说、故事的研究丰厚拓展、活跃多姿。其研究视野不仅观照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纵向、横向研究的历史性、区域性、民族性,而且注意国内外同类作品的比较研究,...
本年度史诗研究主要关注史诗艺人及其口头创编和演述、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出版等一系列问题。对特定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主要从学术史的反思开始,对史诗文本的类型学分析正...
19961997两年, 中国 少数民族史诗 研究 取得了丰实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内在《格萨尔》、《江格尔》两个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和各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了大约200余篇史诗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在场与不在场不仅关涉语言显露真理的可靠性,也关涉文学叙事的真切性,即不隔或隔的问题。相对语言符号而言,图像叙事是一种在场的图说,因为视觉器官的观看之道...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以来客家山歌在音乐、文学、比较、传承和歌手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今后客家山歌研究的方向,包括回到田野、多视角研究、共时性研究...
中国内地的民间信仰研究者在与西方以及台湾香港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经常面对白马非马的词源问题:民间信仰一词是中国内地与台湾的用法,在西方世界(包括香港),相应的研...
一、民间文学研究专著 在民间文学综合研究方面,2001年度出版的学术专著和论文集有: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史》(1)、陈岗龙《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2)、罗曲、李文华《彝族民间...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三号陵 如今国民的文物意识大大提高,认识到文物即宝物,只要打地底下挖掘出来的,都是好东西。无论是一枚石针,一片瓦当,破碎的陶罐或残缺的农具...
【内容提要】宋代出现的地名百咏,固然存在文体学意义上的研究价值,但在更大的文学史视野下,将之置于文学和地志相互动的跨学科层面予以考察,则它与都邑赋、竹枝组词等多种...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内迁,使其成为中国彝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以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陶云逵、高华年、黎宗瓛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罗常培、马学良以及西南联大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