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史学研究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搜集史料更加容易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研究质量?怎样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史...
编者按: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罗志田先生,1950年代生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1986年底留学美国,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史学大师余英时先生。研究方向主要为...
四君子(蔡元培、胡適、傅斯年、梅貽琦)的事蹟. 1蔡元培 一位被稱為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大師巨匠式人物。 辛亥革命後,蔡元培曾任國府委員、司法部長、教育總長、大學院...
2017年4月1日下午,厦门大学历史系钞晓鸿教授在校举办了主题为“授之以渔——史学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发表”的学术讲座。这是由刁培俊副教授主持的厦门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必修课“...
编者按: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罗志田先生,1950年代生人,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1986年底留学美国,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史学大师余英时先生。研究方向主要为...
我们所说的历史学和历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是我们怎么样把这些事情告诉、传达给别人,是传达一种知识。把这种知识传达给别人,不是指历史上所发...
科学的“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强大动力,无问题意识便进不了学术研究之门。然而应如何坚持正确的问题意识?学者对“问题意识”有哪些真知灼见?记者近日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
一九○七年,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退回部分庚子赔款,中美双方协议,决定将该款部分用于中国在美留学生,部分在中国创办一所学校,造就学生异日留美。于是,创办了清...
唐嘉弘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杰出的史学家。唐嘉弘先生,又名唐家弘,唐嘉鸿(部分论著仅署名嘉弘),1927年9月7日出生于四川蓬安县地主家庭,早年在家就读私塾,1940年初至...
[size=1em] [size=1em][size=1em] [size=1em]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之邹逸麟篇。澎湃新闻记者 杨一 编辑 张敏 片头书法 姚善一(04:39) 邹逸麟先生生于1935年,今年已经...
■教材亮点 ★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清晰的论述,使教材成为一部整体的世界历史,体现了系统性和全面性。 ★充分吸收西方学者的优秀学术成果,致力于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古...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教育出版社曾出版一个系列的中国古代历史普及读物,书名以历史年代冠于“历史故事”以前。其中水准最高者当属沈起炜所著的《先秦历史故事》与《宋元历...
内容提要: 在理论和实践上构建“中西古典学”是林志纯(日知)先生学术成熟后用力最深的方向,是先生一生学术的精华所在,其中寄托着对未来中国世界古代史乃至整个史学研究工作...
“修辞立其诚”就是一切表述的基本法,“言有物”则是学术表述的津梁。以史学为例,好的文字,第一要把事情说清楚,第二当以有限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第三最好能余音绕...
对于历史教训人们有自己的选择自由,这话的确不错;有人面对历史教训采取不接受的态度,这样的事例在中外历史上确实太多了。但中国人从很早就坚信:以民为本从而得民心者得天...
最近因研究梁漱溟及其在后五四时代引发的文化争论,重读了《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这是罗荣渠师主编的一册大书,密密排印...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澎湃新闻 蒋立冬绘)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出生,德国历史学家,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t Konstanz)历史学与社会学系现代史教授。分别于...
“火的洗礼”(baptism by fire)是《圣经》语言,在口语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没有经验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遭遇逆境考验的情形。并非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也井非人人都愿意有这样...
【编者按】本文原题《学术史、思想史和人物研究——罗志田教授访谈》,刊于2016年第12期《学术月刊》(第48卷,总第571期)。原文有一万余字,经授权,澎湃新闻摘录部分内容,主要...
王兴运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 王兴运,1930年生于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东王家村。195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专业研究班。同年分配到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