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里有多少粟裕经验?(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他们大多又是合格乃至优秀的士兵,受过蒋介石花费巨资的正规军事训练,如同现代企业老板们青睐的熟练工,战术、技术比一般习惯扶犁挥锄的翻身农民士兵好得多,起码就省却了一段较长的训练时间。
     参加华中野战军后,他们中的许多人迅速成长为战斗英雄、基层干部,不仅解决了华的兵员补充难题,而且提高了部队整体的战术、技术水平。
    “不辞辛劳”、“慷慨无私”地输送这么优质的兵员,难怪蒋委员长有幸荣获了“杰出运输大队长”的“大红证书”。
    这一经验经粟裕与钟期光总结推广后,为华中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的不断胜利与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7年2月粟裕指挥莱芜大捷后,华东野战军有些纵队俘虏兵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多者甚至达到百分之七十,技术兵种的人员则基本上全是“解放战士”,也就是俘虏兵。
     粟裕在这年7月19日与陈毅一起署名报告毛泽东的《华东建军经验》中说:“一年来俘虏补入野战军的,最低估计十万人。现在连队情形,如四、六、一各纵,计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是俘虏兵。其余各纵,亦达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一年内总伤亡计九万余,我亡万余,残废计五千人,大部归队。这全归于野战军高度集中,胜利多俘虏亦多。这十多万俘虏,解决兵源,此与扩军数目相等,或竟超过。”
    这一经验后来同样被推广到了其他野战军。据统计,中共军队“到战争第二年结束时,大约溶化了八十余万俘虏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