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共在战场兵刃相交多年、叱咤风云的“西北王”胡宗南,最后丢城失地,全军覆没,唯有仓皇南逃。逃到台湾后他的境况如何?是遭到军事法庭之审查与惩处,还是依然得到蒋介石赏识而权重一方?在其油尽灯枯病逝台湾之后,各方对其成与败、功与罪作何评价……本文将为您一一揭开这些谜底。 轰动台湾的弹劾风波
1949年12月底成都战役后,胡宗南军事集团几乎全军覆没。胡宗南率残部1.2万多人在西昌固守与经营了近3个月。1950年3月开始,解放军从南北两路向西昌、康定地区发动围攻,胡部迅速瓦解。1950年3月26日深夜,胡宗南与贺国光、赵龙文一行乘飞机逃离西昌前往海口。在海口仅留一周,于4月4日飞回台南,次日飞抵台北。从此,这位横行大陆数十年的“西北王”,永远地离开了中国大陆。
胡宗南被失败的阴云笼罩着,感到筋疲力尽。他在台北办完公事后,即到台湾东部的花莲海滨休养。早在1950年3月27日,即胡宗南从西昌逃到海口的那天,台北“国民政府”明令裁撤“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调任胡宗南为“总统府战略顾问”。胡宗南在台南设立的“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办事处”亦被令办理结束,电台通讯人员改拨“联勤总部通讯署”接收,其他官兵或被他调或被遣散。
胡宗南成了一个“光杆司令”,不,应该说是“光杆顾问”,没有兵马,没有地盘,也没有权力。这是他自黄埔军校毕业带兵打仗以来,第一次如此寂寞、空虚与狼狈。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人不愿放过胡宗南。他们认为胡宗南是丢失西北、又丢失西南的罪魁祸首,要追究他的责任。1950年5月上旬,台北政府“监察院”李梦彪领衔,联合了40多名监察委员,联名向“监察院”提出了对胡宗南的弹劾。与此同时,李梦彪等将弹劾文油印了数十份,分别投寄到台湾与香港的一些报刊公开发表,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一股压人的气势向胡宗南袭来。
李梦彪等人对胡宗南提出弹劾时,台湾当局正在开展一场“整肃失职军政官员”的运动。胡宗南的黄埔一期同学、在胡部任过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的李延年,因在任福州绥署副主任时,失守平潭岛,与第七十三军军长李天霞一道,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下令扣押,交付军法审判……一时间,台湾岛上,杀气腾腾,风声鹤唳。因此,当胡宗南在5月11日于花莲休养地读到李梦彪等的弹劾文后,立即赶回台北。 李梦彪等提出的弹劾文,洋洋数千言,引证详尽,议论精辟,文字铿锵有力。据说,这是“监察院”弹劾案中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弹劾文首先指责台湾当局空言“振纪纲而挽颓风”,“乃观其措施,除将李延年交付军法外,而对于受任最重、统军最多、莅事最久、措置乖方、贻误军国最钜之胡宗南,一无处分,殊深诧异”。接着,列举了胡宗南在西北近20年中,所享受种种隆重崇高待遇与巨大军政权力:“查胡宗南以师长进驻陕甘,洊至专阃,地位不为不高;畀以防共戡乱保卫西北之事权,责任不为不重;军政大权,一手操持,大小军官,由其委任,倚畀不为不专……”
然后笔锋一转,列举了胡宗南逃离西安后的种种败绩、罪责:首先是不战而弃西安;第二,未能尽心尽力联合马家军反扑西安收复关中;第三,不能积极援救兰州;第四,仓皇逃离陕南;第五,在川西全军覆灭,到西昌挣扎又遭失败,最后丧师失地,只身逃回台湾。
弹劾文总结道:“种种,胡宗南犹可藉口,无可查考,以自规免,而不知其不能逃责者,国家岁靡钜饷,为胡宗南所养之数十万大军,今皆何在?所畀予之重地,节节放弃,以至于寸土无存,丧师失地,事实昭然,全国之人,共见共闻,何庸更问其他……”最后指出:“为国家前途计,理合依法提出弹劾,以肃纪纲,而振军威。”
平心而论,弹劾文所说的胡宗南升迁之迅速、军政权力之重大与失败之惨痛,都属事实。追究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军事上的失败,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的胡宗南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其弹劾与惩处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胡宗南的失败,首先的和主要的,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国民党整个党政军的责任与失败。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政权从上到下全面反动与迅速腐败的形势下,面对着生机勃勃、深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与解放军高超而又强劲的打击,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对中国大陆22年的统治如冰山崩塌,作为一个方面、一个地区指挥官的胡宗南,他的最终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换一个将领做西北或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同样要失败。君不见,国民政府在其他地区的军事长官也通通失败了。因此,要追究国民政府在大陆全面失败的责任,仅仅追究胡宗南或其他将领,那是不公平的。要追究责任,惩处祸首,首先要追究与惩处中华民国的总统与军事统帅蒋介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