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世界文豪们来时的路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赫尔曼·布洛赫与维也纳大学
    他把长年钻研的群体心理学和政治理论应用于文学创作,他在小说《梦游者》中反映了旧价值体系的崩溃和其中各色人等的转型;在《维吉尔之死》中运用各种新式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如意识流、内心独白、梦幻、反射等,对二十世纪现代文学影响颇大。米兰·昆德拉将他与卡夫卡、罗伯特·穆齐尔和维尔托德·贡布罗维奇列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
    
    
    1926年,年近四十的布洛赫决定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心理学和哲学,他自己后来回忆说这是为了弥补自己缺少的正规大学教育,希望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哲学老师是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石里克。在石里克的影响下,布洛赫期望用文学来解决科学和形而上学所遇到的困局。翌年,他以“经济形势不稳”为理由卖掉了纺织厂,把收入分作四份,自己的一份全给了前妻和儿子,自己则清贫地专心学习、研究和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他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小说《梦游者》,1931年小说出版,受到评论界的好评,但是销量不佳。
    
    
    布洛赫的经济状况越发窘迫,他尝试了一些计划来改善,比如撰写评论文章,写戏剧和试图将《梦游者》和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改编成电影。1933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不可知的数量》,同年冬天,政治形势恶化,他的作品被禁止在德国出版。这一阶段他参加了资助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出版的工作,并对崭露头角的埃利亚斯·卡内蒂的创作给予了好评。1934年10月,布洛赫因为经济状况窘迫和厌恶维也纳的喧嚣和堕落,离开了维也纳。之后几年,他四处迁居,目睹了在奥地利愈演愈烈的种族迫害。1937年,布洛赫创作了广播剧《维吉尔之死》,这是后来的长篇小说《维吉尔之死》的雏形。
    
    
    他所就读的维也纳大学,位于维也纳市区环城大道上。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德语区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始成立于1365年,是2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母校。
    
    
    具有欧州文艺复兴式的古典风格的大学主楼是维也纳大学的中枢所在,整幢建筑长161米、宽133米,占地面积约21500平方米,由2幢对称的教学楼组成,面对环城大道,两厢有长廊相接,背靠马路。地下室是雄伟的大礼堂,二楼中央是庆典礼堂,一边是会议室,另一边是校长办公室等行政机构。
    
    
    这幢两层的建筑仿佛是一座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博物馆,主楼正面是11名雕刻大师的杰作,既有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又有现代科学巨匠,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一部西方教育、科技、文化发展史。大楼正中央是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庭院,院中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卡斯泰利娅雕像喷泉,象征智慧的源泉喷发不息,如茵的草坪上奇花异树争妍、馥郁葱茏,环城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越发现出校内的恬静安谧。
    
    
    主楼正厅是设计师借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风格,吸取罗马艺术的营养,结合本民族的特色精心设计而成,整个造型浑厚深沉,既与外部装饰和谐统一,又与内部装饰浑成一体。厅正中是一幅主题是光明战胜黑暗大型图画,4幅侧面画的主题分别表现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系,另外还有表现别的学科6幅大型图画。
    
    
    斯蒂芬·茨威格。这个响当当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也是你我熟知的中短篇小说巨匠,就生于维也纳,同样,他也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期间他发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后来让他享誉世界。他发展了一种特别的写作方法,把谨慎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和极好的修辞风格融为一体。除了创作短篇小说和散文外,茨威格也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和维尔哈伦作品的译者。
    
    
    正是当年的奥地利,给了他灵感,他在1919年和弗里德里珂·冯·温特妮茨结了婚。作为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茨威格积极参加了反对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的活动,宣传“欧洲要有统一精神”的思想。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作品。1927年他完成历史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随后又完成了 《象棋的故事》、《热带癫狂症患者》、《一名陌生女子的来信》(此作品在1948年被马克思·欧弗斯拍成电影)。
    
    
    
    
    托马斯·伯恩哈德与萨尔茨堡
    他的作品被誉为“二战以来最重要的文学成就”。他被认为是战后最重要的德语作者之一。
    
    
    1955到1957年,他在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大学学习表演,并继续表现出对音乐的深厚兴趣。但他的肺病使他不能从事演唱事业。后来,他短暂地从事记者工作,主要报道罪案,之后成为全职写作者。
    
    
    伯恩哈德于1989年在上奥地利州的格蒙登去世。他从1965年起在Ohlsdorf-Obernathal街2号的雅致住所现在是研究他的著作的博物馆和展演中心。根据他公布后引起大量争议的遗愿,伯恩哈德禁止将他的剧作搬上舞台,或在奥地利刊行他未发表的作品;但这一遗愿被他的继承人在1999年撤销。他的死亡在葬礼之后才公布于众。
    
    
    伯恩哈德因他批评性的观点在奥地利经常被批评为Nestbeschmutzer (弄脏自己地盘的人),但在国外声誉甚隆。不过,虽然他在国内因政治原因受到一些批评,在他在世时,也在国内受到很多赞扬,获得众多奖项,被许多人视为这个时代的杰出作家。
    
    
    萨尔茨堡不仅仅是莫扎特之都和艺术节主办城市,也是伯恩哈德人生中最重要的目的地。在城市最重要的热门景点中,不仅可以体验到城市辉煌的历史,还有无数迷人、惊奇的事物。比如莫扎特故居。
    
    
    就莫扎特故居而言,在萨尔茨堡市粮食大街9号,这一座金黄色的6层楼建筑。公元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莫扎特 14岁被任命为宫廷乐师。1781年,他向宫廷提出辞呈,迁居维也纳,从而打开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大门,直到1791年1月5日逝世。为了纪念他,1917 年把这里辟为莫扎特故居博物馆。
    
    
    这个故居面积很小,内部展品也不多,说实话很快就可以看完,性价比相当低。唯一觉得不算太亏的就是它的语音导览不错,不仅有中文版,而且制作非常细致,很多点挖掘得都很深入,并且包含了大量莫扎特音乐选段,让人有很不错的精神体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景点本身质量上的缺陷。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与圣斯德望大教堂
    这位奥地利犹太裔接触的女作家、剧作家兼诗人。曾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问鼎这一文学大奖的作家。
    
    
    耶利内克从小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等乐器。1964年进入维也纳大学,主修戏剧和艺术史,却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学习,她于1971年获得维也纳音乐学院的证书,深厚的音乐素养使她的文学创作颇具特色。
    
    
    在创作上,1967年她21岁时便出版了处女作《莉萨的影子》,开始在文坛展露头角。20世纪70年代,她卷入了当时遍及欧洲的学生运动,文风开始发生变化,慢慢形成了个性反叛的创作特色和嘲讽尖刻的语言风格。亦曾加入奥地利共产党。在将近四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她创作了各类作品近五十部,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被认为是同时代奥地利文学的翘楚。
    
    
    耶利内克的创作体裁多样,不拘一格,既有散文、诗歌,又有小说、广播剧和影视剧本。她的写作风格难以精确的界定,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有戏剧场景和电影叙事的特点。作品大多以激烈的批评男性专制,社会弊病和暴力著称。作品中多以女性为主题,最终都以妇女无力反抗社会的凄惨命运为结局。
    
    
    在她的笔下,一个个妇女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钢琴教师》,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也是她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2001年,电影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耶利内克担任了电影的编剧。这部同名影片获得了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最佳男女主角三项大奖获得诺贝尔奖的评语:在她的小说和剧本中发出的反抗之声如音乐般流动,她的语言充满非凡的热情,揭露了社会的陈腐思想及其高压力量的荒唐。
    
    
    这位女作家,却也充满争议。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对社会的问题总是坦率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她也遭到了猛烈攻击。有些组织曾打出“你要耶利内克还是要文化”的口号,鼓动市民抵制她的作品。
    
    
    她曾在作品中提到过圣斯德望大教堂,这是维也那环城景观带上一著名建筑,大教堂建于12世纪末,高高的塔尖高达137米,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
    
    
    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将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人们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
    
    
    - END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